環境部於今年2至3月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DC-8及GIII兩架科研飛機及國內外學者專家協作高屏3D空品實驗,掌握高屏地區影響空氣污染的氣象條件與大氣環流型態,特別是200至800公尺垂直高度上污染物的變化,以及細懸浮微粒(PM2.5)和臭氧(O3)和臭氧及其前驅物與高潛勢化學物質等之監測成果。另外也首次量測到高屏地區及背景大氣的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濃度,相較於其他國家與近期國外文獻的平均值稍低。此外,由產學合作新研發國產多測項空品感測系統也在這次實驗嶄露頭角,與NASA飛機量測數據相近,監測趨勢相當,可作為解析垂直空間之空污變化一大利器,且該國產多測項空品感測系統已具商業推廣價值,可大量推廣應用,用以監測空氣污染成因與來源。
環境部指出,這是首次由NASA與國內跨部會及學者專家合作的重大3D空氣品質實驗,科學證據明確地解讀了高屏地區從地面至3,000公尺間的具有不同風帶分佈特性。研究揭示,500至1,500公尺的高度常受溫暖的南風影響,使得近地面低層大氣中的空氣污染物受影響難以向上擴散。此外,地形效應引發的渦流現象,加劇了污染物的滯留與累積,進而影響高屏的空氣品質。DC-8飛機與無人機觀測200至500公尺的細懸浮微粒(PM2.5)、臭氧(O3)及前驅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濃度較地面更高,其中主要成分是具高反應性的烯類及芳香烴類化合物包括乙烯、甲苯和二甲苯;無人機搭載同樣高度的採樣分析結果也有同步掌握,後續需加強此類高反應性VOCs的管制。
環境部說明,本次促進產學合作新研發之國產多測項空品感測系統,能每分鐘量測O3、PM2.5、NO2、CO、氣象數據等,與NASA飛機量測數據趨勢一致性相近,同樣具有監測解析垂直空間之空氣污染物變化情形,已具商業價值,有機會推廣至東南亞七海計畫參與國家。
環境部強調,這高屏空品3D實驗,透過專家們合作解析高屏空污三維分佈與傳輸特徵,NASA超級測站也監測超細懸浮微粒(ultra-fine particles, UFP)的物理特性與化學成分組成,再與模式結合及驗證,得作為空污防制治理及健康評估的重要科學數據,而整合地面測站與垂直觀測及與飛航監測的比對結果皆可與校驗衛星觀測的結果,對於國際上之環境監測應用更具備東南亞與全球廣泛的效益。本次高屏空品3D觀測實驗亦同時可作為2025年國際七海計畫都會空品實驗的示範計畫,期盼透過本次國際學者專家研討及未來的跨國合作,共同改善區域及都會區空氣品質,同時提升精進我國在環境空品之監測技術與量能,讓世界看見臺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