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apink 蘿拉 蔡阿嘎

《民生廣場》美日的態度轉變 臺灣是否該改變思維?

民生電子報/ 2024.11.11 21:58

美日的態度轉變 臺灣是否該改變思維?

臺灣人儼然是個大笑話!因為,現在美國與日本都在巴結中國的同時,我們臺灣卻正在敵視中國。但是,美國與日本對臺灣鄙夷、惡劣需索之際,我們卻對美國、日本恭敬得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中國國力的強盛已是肉眼可見。最近,嫦娥六號自月球背面歸來,美國向中國求取月壤而不得,卻毫不死心,而舔顏又想要向中國租借。日本則在嫦娥六號兩次變換軌道進入地球時,以三十一馬赫的超音速精準落在大陸的四子王旗區域,如此高速、如此精準,也使得日本赫然為之驚嚇,趕緊說他們準備於短期內出版“日本侵華史實”,而這一切還只是平均年齡僅三十三歲的年輕團隊所為(美國的NASA多已是50~60歲以上的老人)。但要知道,自外太空以三十一馬赫的超音速精準降落四子王旗區,也就能以導彈精準着陸於地球任一地方,而且其之超高速度已令世界各國無法防禦。

再更近一點,中國通知美國將射出導彈到夏威夷東側海上,結果美國的船艦與飛機已在事前待命,並在發現東風31AG 導彈後,發射出多顆導彈予以攔截,卻因速度落後,而不及攔截,美國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東風31AG精準的炸向夏威夷東側的海中。美國五角大廈事後說:“還好,以後不會誤判情勢”,誤判甚麼情勢?是美軍不會任意再挑釁中國了嗎?

而再近一些時間,以色列以一百餘架戰鬥機向伊朗發射多枚炸彈及無人機,以及美軍同時間也對伊朗發射兩百多枚導彈,但不管是導彈、炸彈或無人機大多都被伊朗成功屏阻。美國國防專家研判:“預測這是伊朗用了等離子防護罩阻擋,而這項科技已經高出美國10~15年”。而專家預測,這項科技的來源無疑又是伊朗獲得中國的幫助。以致美國與以色列為之氣餒,近日以色列多方與中東諸國商議“停火”。問題是,這回反倒是中東諸國‘’不肯了。

(照片來源:亞洲電視新聞)

事實可以看出,中國在軍事武器科技不論是進攻或防守上已經遙遙領先美國。所以,近來美國官方說話的音量越來越小,反而中國已經多次對美國開出“清單”,檢討美國的各種不是,而這是美國成為世界超強國家以來,第一次被其他國家明列單據數說的尷尬情形。

問題更大的是,在於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贏得勝選,而川普在選前說:“臺灣是小偷,偷走了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接著話鋒一轉又說:“臺灣必須付出更多的保護費”,依照川普的估計,臺灣的防務預算要達總預算的10%才算合理。不過,若當真要將臺灣的防務預算規劃到10%,必將產生劣幣驅逐良幣,臺灣的公務預算將大幅减少,而致大多公共建設必須停擺。你說,這不是“請鬼拿藥單”嗎?

據了解,許多臺灣人不願意與中國統一,無非是感到中國的生活落後,生活知識、文明水平不足。甚至有些人認為,日本或美國的生活水平較高,總想盡辦法與日本或美國統一,所以自己創造一“臺灣民政府”的單位,私下與日本或美國交往議合。

殊不知,中國已經歷經四十年以上的勵精圖治,現在整個都市建設,交通、水電、科技、軍事武器的發展已經日新月異,不但日本、美國瞠乎其後,就是臺灣省臺北市,也只能與大陸的三線城市相比較。

(照片來源:亞洲電視新聞)

如今,大陸人民不但全部脫貧,不像美國、日本及臺灣都路見有遊民,顯見美國、日本、臺灣等這些地方,均因為遭到“資本主義”的荼毒,而產生社會貧、富階級的嚴重差距與對立,造成社會治安的極大隱患,而世界首富馬斯克的媽媽居住在大陸時,三更半夜走在街上感覺無比自然,但一回到美國,卻開始感到極為憂心與害怕,這些明顯顯示了一個國家治理好壞的差別。

而,這不正看出中國大陸的社會文明已遠超過美國這先進的國家,而反應在社會治安環境上的表現,而且美國竟然還有可以公開搶劫無罪的“零元購”;人們可以合法持有搶械,以致校園槍擊案事件頻傳;人民可以合法吸食毒品,以致地鐵、公廁到處有癮君子,到處有人大小便。相對,在中國則呈現一個衛生、整潔、井然有序且富足安康的社會。而以上,都是網路博主在中國實施144小時入境免簽後,赫然發覺大陸並非如西方新聞媒體所描繪的黑暗、落後及腐敗的事實真象。

可見,耳聞不如眼見,眼見不如親身體驗。沒到過中國大陸,你可能會被臺灣的媒體或官方的種種扭曲所所矇蔽,你或許對大陸先天就有了不正確的觀感。但這都不如親身到大陸走一趟,對於大陸的風土、人情,你必須親身感受,你才會了解到“傳說與事實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區別”。而既然親綠的網紅鍾明軒因為到訪了大陸,他因此看到了不同的世界,相信你也會有不同的感受才是。你要不要再作被人嘲笑的井底之蛙,或者從此有著截然不同而開拓宏大的世界觀,端看妳是否願意移動你的腳步,去大陸到處走走看看吧!(作者: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峯)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美日的態度轉變 臺灣是否該改變思維?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167 17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