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志仁/專訪)坪林的文山包種茶歷史悠久,製茶技藝經過數代傳承,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文化內涵;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年輕一代製茶師逐漸接手,他們面臨著如何在保留傳統風味的同時,創造出適合現代消費者喜好的新風格。
圖/坪林茶青白俊育。(業者提供)
最新一集的《艾瑞克IN新聞》請來茶路林承志、講茶學院湯家鴻與坪林茶青白俊育對談即將開設的文山包種茶課程;希望透過教育讓更多喜愛台灣茶的朋友,能在短時間內,透過不同的茶樣與系統化地介紹,了解文山包種茶,這既富有歷史感,且香氣奔放的茶類。
品評教育課程提升茶葉知識
湯家鴻指出,市場上目前多為著重於泡茶技巧的茶藝課,與注重飲茶文化的茶道課;講茶學院將推出的課程,注重系統化的品評教育,教導學員如何品嘗茶葉的風味和品質。
湯家鴻說,通過詳細的品評課程,參與者能夠學習到如何辨別不同茶葉的風格特徵,並進一步了解台灣各種茶葉的獨特性質;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員更能掌握泡茶的技巧,更賦予他們選茶的能力,使他們在面對各種茶葉時,能夠自信地做出選擇。
從茶香中品味文化的深厚
白俊育表示,課程也將深入探討文山包種茶的歷史演變,讓學員了解這種茶葉從薰花茶,演變成現在花香型包種茶的歷程;其中,魏靜時和王水錦在1920年代的技術創新起到了關鍵作用,開創了以茶葉自身香氣為主的製茶工藝,免去了薰花的繁瑣工序。
此外,通過對歷史資料的考證,學會如何將這些歷史知識應用到現代品飲體驗中。
林承志則說,台灣的著名的輕發酵高山茶,源自對包種茶工藝的深度理解與應用,時至今日,各地茶農透過控制萎凋與發酵喝茶的精準工藝,製作出各式各樣擁有繁複香氣類型的茶品,消費者若能在喝茶的同時,理解台灣包種茶發展史,對於品飲的樂趣有非常大的提升。
推動台灣茶在國際間的地位
此課程的推出,不僅僅是為了提升茶文化的普及,更是希望通過系統化的教育,推動台灣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隨著包種茶技術的不斷提升和創新,這種傳統名茶,正從過去的商業用途逐漸轉型為精品茶,成為具有文化價值和歷史背景的飲品。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