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望僕號 合歡山 天氣

茶馬古道上的秘境寶山石頭城/許文舟

台灣好報/ 2024.10.17 18:48

許文舟

曲曲折折,高高低低的路,馬托人背就是這裏的唯一的運送方式。三面都是懸崖峭壁的天然巨石上。房子緊貼石壁而建,圓桌、凳子、床鋪都是鑿石而成,這裏的居民保持著非常傳統的生存狀態。這就是著名的麗江茶馬古道線上的寶山石頭城。

寶山石頭城在麗江城北110公里處的金沙江峽谷中,因百多戶人家聚居一座獨立的蘑菇狀巨石之上而得名。僅有南北兩座石門可供出入,城內屋瓦鱗鱗,巷道縱橫交錯,劈岩而建的納西族民居,均依託石頭。石頭城就岩隨勢,有人利用天生岩石稍加修鑿遂成家庭用物,有的在廚房中鑿巨石成做飯的灶台,磨面的石磨,盛水的水水缸,取暖的火塘,喂豬的食槽。陸金花的嬸嬸家居然還有石床。石床什麼年代鑿制的,陸金花的嬸嬸也說不出來,說她父母小時候就這樣給她說,父母小時候也是這個樣子,也不清楚是什麼年代的東西。

寶山石頭城就是石頭的世界。每一條小巷都依託整座城池所處的巨石開鑿,年代與時間均可以從踏出的馬蹄踏勘,幾乎每塊墊路的石頭上除了馬蹄都有時間的痕跡。馬匹仍然是這裏出行或下田做活的主要運輸工具,尤其是下地幹活,馱肥下地,收糧回家,都是一匹馬完成。寶山石頭城的馬幫,主要是一夥不畏艱險的當地人,利用馬匹和騾子長途跋涉,運輸商品的隊伍。馬幫的任務是把茶葉、紅糖、銅器、絲綢以及制好的皮革等商品運往拉薩,然後將拉薩的蟲草、貝母、熊膽、麝香以及印度的毛呢、香煙、西藥、手錶以及各種化妝品帶回麗江。

寶山石頭城的馬幫分為兩種,一是散幫,即由一個有經驗的人當馬鍋頭,組織各自騾馬運貨,貨到結算散夥。另一種是資本雄厚的自己買馬開商號,自己當馬鍋頭。在寶山石頭城,男女老少都知道,趕馬是一件很辛苦之事,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處處無家處處家。天天無樂天天樂。趕馬又是一件危險的活,要與野獸、土匪、江水、風雪搏鬥,有去無回的慘事常有發生。當然,取著交通的發展,有組織的馬幫隊伍已不存在,但民間的馬仍然得承擔起馱重運輸的任務。遠看寶山石頭城,其實就是一堵危岩,特別是當你看到站在懸崖邊的幾戶人家,就特別替他們擔憂,如果那場雨持續時間一長,是不是會坍塌。事實上,我的想法純屬多餘,即使是懸崖的幾塊石頭,據說幾百年都紋絲不動。納西人為什麼選擇在此建屋而居,除了軍事攻防方面的原因之外,也含有珍惜可耕土地的重要因素。放眼,是石頭城周遭等著豐收的糧食,凡能開墾的山坡全被改為糧田。

寶山石頭城建於元朝初年,當時為雲南行中書省麗江宣撫司所轄七州之一寶山州治所。寶山石頭城在長江第一灣的環抱之中,三面環江形似口袋底,境內山川縱橫,河谷深切,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據《元史.地理志》記載:“其先自樓頭(今寧蒗縣永寧鄉)徙居此二十餘世。”由此可見納西族開發這一帶的時間約當中唐時期。1253年秋,忽必烈大軍從甘肅臨洮出發,9月26日至四川雅安,兵分三路,忽必烈率領中路軍經瀘定過大渡河入木裏縣,10月中旬越犛牛坪到金沙江邊,用羊皮筏過度抵達寶山石頭城。位於石頭城左側的太子關山腳下,是一個地勢較平坦的開闊地,忽必烈大軍就是從這裏進入石頭城的,當時的駐軍出來迎接,可以想像,本來就擁擠不堪的石頭城,添上那麼多元軍將士,該是多麼熱鬧了。好在,元軍只在石頭城睡了一宿,便急著趕往麗江城。而今,100多戶納西族同胞還生活在寶山石頭城,這是他們的家,誰也不想找理由搬出去。幾年前有幾戶人家搬出石頭城住,後又搬回來了,住慣了石頭房子,再住到所謂的洋房裏,身體竟然經不住折騰地得了許多毛病。

石頭城雖然小,小得越來越像一個村莊,但卻是麗江納西文化的縮影或精簡版。每每節假日,這裏的老人們都會自發組織在一起,演唱洞經。時不時有東巴舞表演,把生活的平凡與一個民族多舛的命運融入表演中,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愛。除了發展旅遊,這裏的出路仍然是農業。石頭城周邊的所有山坡,凡能開墾的地方全部劈為梯田,時至今日,石頭城的人們仍然沿用祖傳的灌溉系統,古老的水利工程成了農耕文化的體驗專案受到追捧。

這些年,玉龍縣政府加大了對石頭城的投入,發展旅遊業增加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效果明顯。這個有歷史厚度與人情溫度的石頭城,贏得了中外遊客的喜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山而生、圍江而居的人們在與世代的貧窮做抗爭的過程中,正在迎來一絲曙光,但人多地少以及交通不便等因素,客觀上還制約著石頭城的發展。剛剛嘗到了旅遊帶來的好處,環境污染、農耕與旅遊打擠等問題再一次浮出水面,一道道難度係數更高的題闖到了眼前。如何做到雙贏,成為考驗石頭城的農戶與地方政府難題。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西子灣副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