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道場雪竇山 祈福觀景兩相宜
十月中旬,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浙江寧波雪竇寺舉辦。雪竇寺位於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距市區車程約一小時,雪竇寺全稱雪竇資聖禪寺,自古就是佛教名刹。
雪竇寺坐落於號稱大陸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雪竇山內,占地面積超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規模宏大。依中軸線由外向內,依次為山門、放生池、照壁、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乳峰泉、法堂,依山而築,層層遞高。雪竇寺內還有全球最大的坐姿彌勒銅像,佛像總高56.74米,氣勢磅礴,寶相莊重。遊客可拾級而上,登蓮台抱佛腳祈福。
雪竇寺始於晉,興於唐,盛於宋,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南宋時,雪竇寺被敕封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禪宗十刹五院」。
相傳雪竇山是彌勒道場。唐末五代時,奉化地區出了個「布袋和尚」,以杖負布袋進入街市,見物就乞,得來的東西都放進布袋,卻從來沒有人見他把東西倒出來,那布袋又是空的。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且聰明智慧、樂觀包容,深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據宋代禪宗燈錄《五燈會元》記載,布袋和尚圓寂前,端坐在一塊磐石上說道:「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偈語傳開後,人們意識到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後以布袋和尚為原型的大肚彌勒形象在中國漸漸取代了原先印度佛教中的天冠彌勒形象。
民國時期,太虛法師任雪竇寺方丈,1933年在雪竇山開講時,首次倡議將雪竇山加入佛教名山。1934年版《佛學大辭典》在四大名山條目下加注:「近有主張四大名山外,加奉化雪竇彌勒道場為五大名山。」自此,佛教五大名山之說在大陸開始流傳。
1987年,時任大陸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訪問尚在重修中的雪竇寺時亦表示「雪竇山可以稱為佛教五大名山、彌勒道場」,並提出建議「雪竇寺乃彌勒應化之地,佛殿建築應有別於其他寺院,可獨建彌勒殿,以彰顯彌勒道場和雪竇名山」。
佛寺名刹一般坐落於風景秀麗清幽之處,雪竇寺也不例外。雪竇山綿亙數十裡,山嶺蜿蜒,古木參天,石筍林立,碧樹清泉,幽谷飛瀑,峰岩洞石,宋代名士陳著稱讚雪竇山「秀甲四明」。
雪竇山現為中國大陸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A級旅遊景區(大陸官方根據景區品質劃定的最高級別旅遊景區)。遊客在參訪雪竇寺感受濃厚佛教文化氛圍之餘,還可欣賞自然之美。山內有著號稱寧波「綠野仙蹤」的三隱潭,順著溪流徒步,風景絕美;擁有驚險玻璃棧道的徐鳧岩,遊客可挑戰攀岩專案,玩累了圍爐煮茶享受野奢露營;落差186米的千丈岩瀑布水霧彌漫、仿若仙境,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在此留下詩文「拔地萬重清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丈」;位於雪竇山頂的妙高台,登上可俯瞰整個溪口平原,蔣介石曾在此修建私人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