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16 17:45:16)華梵大學15日隆重舉辦創辦人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研討會,董事長悟觀法師致詞表示,曉雲導師為臺灣高教十年一創,臺灣萬萬不能少了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推崇導師畢生致力佛法與教育的融合,將慈悲、智慧深植學子心中;董事陳德華更肯定華梵是AI時代真正能將教育意義與價值發揚光大的大學,數年後再回頭看,「華梵一定是臺灣高教界非常閃亮的明珠!」
曉雲導師於2004年10月15日禪寂至今已屆20年,包括華梵大學董事仁華法師、李復甸、陳德華,與師生、貴賓共二百多人,於15日齊聚覺照樓國際會議廳,參加由校覺室與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主辦的「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研討會:佛法的生命意義與生命教育」,一起緬懷曉雲導師。
悟觀董事長於開幕式與主題演講致詞指出,曉雲導師十年一創,民國59年創辦蓮華學佛園,69年創辦華梵佛學研究所,79年進一步秉持儒佛與印度精神創辦華梵大學,在教育部、董事會與十方大德挹注護持下,以慈悲智慧之心撐起「覺之教育」理念,但她卻從不居功,直說華梵是集眾人勞心勞力、共同創作出來的艱鉅創作,「這就是菩薩精神」。
悟觀董事長說,現在科技時代,人文與科技並重的觀念傳遍全球,但曉雲導師34年前就已立下「人文與科技融匯,慈悲與智慧相生」的創校宗旨,可見其先知先覺,而人文與科技的融匯即需要仰賴「覺之教育」。
「所以華梵不能倒,台灣高教不可以也不能少了華梵大學!」悟觀董事長呼籲大家,今日在這裡不只心中有導師,更要心繫台灣高教,為自己的慧命、為台灣高教、為傳承創辦人的理念,一起精進努力。
李天任校長也說,曉雲法師懷抱「覺之教育」的遠大理想,以79歲高齡創建華梵,成為台灣教育史上光輝的一頁,他一生堅持不懈的推動佛法與教育融合,將慈悲、智慧的理念深植於每一位華梵學子心中,讓學生不僅掌握專業知識,還能培養出仁愛、包容與智慧的精神。
他進一步表示,如今華梵大學在高教嚴苛的環境衝擊下,仍能屹立不搖,堅定辦學,正是由於將曉雲法師的教育熱忱與理念延續所致,未來她的精神將持續在華梵大學紮根成長,引領更多有志之士走向覺悟與智慧的道路。
民國72年即進入教育部服務超過30年的前教育部政次陳德華董事指出,74年政府重新開放民間籌辦私立大學,當時華梵即是首批遞件申請的學校之一,他審視所有申請案件,發現對於教育理念最清楚的就只有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
陳德華語重心長的說,曉雲導師不是為了個人或企業謀取利益,而是真正為了傳播教育的意義與價值而興學,對比現在國內教育越來越工具化,注重的只有教育的經濟效益,教育本身的意義與價值正在逐漸迷失,大家更應思考在AI時代下,高教應扮演何種角色?
陳德華表示,台灣的大學很多,真正能將教育意義與價值發揚光大的就只有「覺之教育」,這也是當前高教最迫切需要的內涵;而在台灣現行教育體制下,堅持辦一所像華梵這樣小而精緻的大學並不容易,相信數年之後眾人回顧歷史,一定會發現華梵是台灣高教界非常閃亮的明珠!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的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研討會來了一位貴賓,是蓮華學佛園第四屆畢業校友如慧法師,她專程從加拿大的道場趕回來參加研討,讓悟觀董事長非常感動,特別請她上台發表感言。
憶起過往學生時期向曉雲導師學習的種種,如慧法師滿懷感激的說,台灣佛教早年受日本統治影響,有如一盤散沙,百廢待舉,直到曉雲導師於59年創辦蓮華學佛園,台灣才真正出現一代高僧,為培育僧才、續佛慧命的佛教復興大業注入一股力量。
如慧法師感性的說,曉雲導師課堂上有句話,至今仍一直縈繞在她耳際久久不忘,那就是「我要小虎,不要大貓」;因為小虎可以慢慢養成威力勇猛的大虎,但大貓永遠就只是隻大貓,以此鼓勵大家發菩提心,為佛教正法常住。
另外一句讓如慧法師印象深刻的話語,則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但「不做大錯特錯」!當時同學們都不懂為什麼不是「不做不錯」?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導師是為了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修行,從錯誤中開發智慧,才說此語,真的是用心良苦。
如慧法師說,曉雲導師大無畏的精神深深影響許多人,希望華梵大學能將「覺之教育」發揚光大,導師精神永存人間。
「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研討會」以曉雲導師著名的詩作「茫茫天宇霧漫漫,無限悲歡在人間;此生此世甘甜苦,都是醍醐順口嚐」為初心,邀請冀劍制、許宗興、高柏園、簡江儒、吳幸姬等學者以及東研所博士生,進行論文發表或主持,一起探索佛法的生命意義與生命教育,希望可以進一步發掘未知的真理,協助每一個人邁向佛學開拓出來的人生大道。
主辦單位並用心製播三部由悟觀董事長與東研所冀劍制教授撰稿、東研所博士生剪輯製作的紀念影片,緬懷曉雲導師精彩的一生,成為研討會吸睛的亮點。 尤其導師於民國34年所寫、收錄於著作《語絲》中的文章〈人生是一幅圖畫〉,除了成為其中一支影片主題,也是下午論壇的討論焦點,由與談人李天任校長、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佛教學院高柏園院長,針對「曉雲導師心中理想人生的那幅圖畫」主題各抒己見。
黃智陽院長更與觀眾分享1957年曉雲導師45歲夏天,在花都巴黎寰宇周行時留下耐人尋味的獨特作品〈戲世圖〉,而隔年導師就落髮出家,以此作品透露出導師以非常歡喜發宏願的心境,迎向即將到來的出家生命歷程,青年正盛卻已立志度世修行的法喜,令人動容。
研討會最後頒發〈人生是一幅圖畫〉讀後心得獎,為一整日的曉雲導師禪寂20週年紀念活動劃下圓滿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