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專欄】美國影視界勇於對國家運作機制質疑 台灣卻自我審查自失主體

銳傳媒/朱孟庠 2024.10.15 16:09

 

在NETFLIX看了二0一七年拍攝的《郵報---密戰》,敘述半世紀前《華盛頓郵報》與尼克森政府的抗爭,最後新聞自由戰勝政客的權力。

《老狐狸》將代表台灣參加美國第九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但飾演老狐狸的本土演員陳慕義,因發表台獨言論,整整一年沒有一則通告,遺憾!台灣本土影視界的自我審查。

《郵報---密戰》感想發於臉書,陳慕義於下方有感留言:「很羨慕美國的電影人,他們總是很認真的對自己國家的運作機制提出質疑,並且拍好看的戲。」但二0二四的台灣呢?

《華盛頓郵報》堅持新聞自由

《郵報---密戰》描述一部機密文件,美國國防部對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六七年,在越南戰爭時期政治、軍事操作的評估報告。牽連四屆美國總統任期、長達三十餘年的龐大掩蓋事件。

[caption id="attachment_83680" align="alignnone" width="846"] 《郵報---密戰》劇照,圖/截自netflix[/caption]

很佩服當時《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凱瑟琳•葛蘭姆(Katharine Meyer Graham;一九一七年~二00一年)(梅莉史翠普飾演),她承繼父業,是美國第一位女性報紙發行人,堅持新聞自由,抵抗來自政府排山倒海的各種壓力,當時華盛頓郵報剛要上市,報業若涉入國家機密,則必面臨銀行抽資,政府以洩漏機密等罪究責,她很可能一無所有,但她堅持了。

「五角大廈事件」新聞自由獲勝 結束了美國捲入長達十餘年的越戰

一九七一年年,丹尼爾•艾爾斯伯格將美國五角大廈有關越戰真相的七千多頁內幕文件洩密給《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導致了全美的反戰浪潮,促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徹底結束越南戰爭。這就是美國政治史和新聞史上著名的「五角大廈事件」。
 
 一場記者與政府之間的空前鬥爭的故事,終而新聞自由獲得勝利,間接結束了美國捲入長達十餘年的越戰。

自我審查?《老狐狸》主演者陳慕義得獎後竟沒戲約

[caption id="attachment_81878" align="alignnone" width="686"] 60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得主陳慕義/截自電視畫面[/caption]

台獨立場清晰曾是建國黨創黨同志的演員陳慕義:「很快第六十一屆金馬獎就要到了,金馬得獎後我也近一年沒通告,想試著談無端的恐懼和無端的仇恨,不經過轉型正義,台灣頭頂永遠有烏雲,心永遠不開…」他開始在臉書上更堅定的揭起台獨旗幟,演藝界只有他有這勇氣。

《老狐狸》一九八九~九0年的台灣,真實的歷史,大時代下的敘事,卻以寓言小故事,承擔起人性的大糾葛。好電影將代表台灣參加美國第九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實至名歸。

只是金馬得獎後陳慕義連當時正在演的本土連續劇的角色,都突然消失,劇組也沒跟觀眾交代。之後台北電影節陳不平:「老狐狸」這角色怎連入選都沒有,是台獨立場?陳質疑評審公正性,導演蕭雅全不挺。

血淚斑斑的歷史印痕,台灣電影戲劇幾乎不敢書寫

台北電影節評審是否公平?了解台灣歷史者心裡有數,陳慕義的演技爐火純青,導演也許心裡明白,但蕭導不可能表態,陳慕義站出來批判,也傷了自己。

上世紀台灣父祖輩的苦難,從二二八、清鄉到白恐,及小蔣後期美麗島事件和之後的餘震,三大血案…民間太多故事,電影工作者何以不想面對?因為沒有徹底解殖,沒做好轉型正義,社會內部意識型態對立,多半公民還是避談,也許也沒有市場,於是藝術、文學創作者閃躲;而為何台灣人無感,總想維持現狀?因為沒有解殖,新價值無從建立。

它不是被遺忘的部分,而是我們一直都意識不到的東西

金馬得獎後陳慕義想鼓舞後輩:「我堅定相信台灣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他捍衛台灣人的尊嚴,想前進中國的導演,完全不敢用他,陳失業了但贏得台灣人的尊重。

[caption id="attachment_49458" align="alignnone" width="2794"]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陳慕義特別出席呼籲大家踴躍投票。[/caption]

榮格的「集體潛意識」:集體無意識是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和個人無意識的區別在於:它不是被遺忘的部分,而是我們一直都意識不到的東西。

如果眾生相普遍如此,又怎會理解陳慕義的境遇,和他質疑評審的公平性的可議處。說這一年沒有通告是剛好沒缺角色,非也!畢竟半世紀以來黨國網絡的佈建,綿密至今仍隱形存在,甚至已然成為一個民族的集體潛意識,既深且廣,而台灣人始終意識不到;以及現實因素,導演為華人市場而作的選擇,同樣也是不自覺地自我審查。台灣社會真該反省!不正常的國家,不正常的心靈,台灣要成為正常國家先要解殖,不是等到建國了才來解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