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汪建民 國慶煙火 Dcard大書

【最新民調】竹市社福、教育及觀光政策滿意度破7成! 備受市民肯定

亞太新聞網/ 2024.10.08 15:20

▲國際風箏節吸引超過12萬人次參與,創下歷年新高。(圖/記者張建奎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張建奎/新竹報導】
                                                   
新竹市政府日前進行施政滿意度調查,市民朋友對市府團隊各項施政普遍給予高度肯定,其中在「社會福利、教育創新、觀光活動」等政策滿意度更是突破7成以上市民肯定,代理市長邱臣遠今(8)日於市務會議中表示,「施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份民調數據都是市府團隊施政的重要參考依據,感謝各界努力與市民朋友肯定,市府將持續秉持「市民的大小事,都是市府的大事」精神,並依循市長高虹安擘劃的十大施政策略,打造屬於新竹市民的「安居科技城」。

根據「全國公信力民意調查股份有限公司」(TRS)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竹市在社會福利、教育創新及觀光活動等政策獲得市民高度支持與認同,在社會福利方面,以「長輩福利政策」為最高(88.8%),其次依序為「到宅坐月子媒合服務平台」(87%)、育兒福利政策(86.7%),展現市府致力打造「老幼共好」幸福城市的卓越成效。

教育創新方面,市府推動「校園智慧通」滿意度為最高(81.6%),其次依序為「引進外籍英語教學人員」(75.7
%)、體育人才培育成果(74.4%),在觀光活動方面,市府辦理「2024新竹市國際風箏節」獲得高滿意度(86.6%
),其次依序為「2024風城藝術節」(83%)、「2024新竹國際動漫節」(75.3%)。交通改善方面,市府通學步道改善計畫獲得83.8%的高滿意度,「智慧停車柱」政策亦獲得69.9%的民意支持。

「市府致力提供全方位照顧,讓市民安心幸福地在竹市生活。」邱代理市長表示,市府團隊落實市長高虹安提出的「老幼共好、幸福友善」施政策略,包括續發安老津貼及重陽禮金、擴大敬老卡及愛心卡使用範圍;並於今年9月啟動「到宅坐月子媒合服務平台」,提供產婦們專業、健康、安心的服務;更持續推動「0-6歲市府養
」政策,包含凍卵補助、放寬好孕專車搭乘條件、持續發放育兒津貼及加碼托育補助、開辦夜間及假日臨托,並完成全市一區一定點臨托目標,打造年輕一代「願婚、敢生、樂養」的幸福城市。

邱代理市長指出,市府團隊積極推動「新竹好學」教育目標,於去年10月啟用竹市校園智慧通APP,透過科技力導入教育,讓親師生皆能享受更便利的智慧教育服務功能;此外,市府更向教育部申請擴大引進外籍英語教學人員計畫,自113學年度起竹市外師數量從原本的46人,增加到73人,增加幅度近6成,提升學生口說能力
,具備與世界接軌素養,強化竹市整體的教育競爭力,讓新竹的孩子,成為世界的孩子。

邱代理市長提到,竹市今年榮獲《遠見雜誌》評比「國手培育之都」美名,市府更在今年修訂多年未修改的「
新竹市績優運動選手及教練獎勵金實施要點」,其中包含增加全中運個人項目第五名及第六名的選手獎勵金並新增「教育部學生運動聯賽」選手前四名及教練前三名及銀牌和銅牌的教練獎勵金,以最實質的獎勵,鼓勵最優秀的選手及教練,並持續推動基層運動發展,做選手們最堅實的後盾,共同提升竹市競技運動實力與成績。

市府指出,市府落實高市長提出的「美感新竹」施政策略,舉辦多項適合各年齡層的大型活動,包含國際風箏節、風城藝術節以及國際動漫節等。其中,2024國際風箏節吸引超過12萬人次參與,創下歷年新高;今年首度舉辦的「2024新竹國際動漫節」更是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勇奪「美國繆思設計大獎」(MUSE Design Awards)金獎肯定,未來市府將持續推動更多創意優質活動,帶給市民更豐富的文化饗宴。

市府表示,市府持續推動「交通暢行」施政策略,改善竹市長期交通壅塞問題,已向中央爭取核定33案、共10.9億元經費,推動通學步道及全市113處路口安全改善,其中,通學步道已核定4.6億元補助全市24校進行校園周邊通學步道規劃與改善;並在家長接送區及裝卸貨車格導入智慧停車柱及科技執法,解決占用造成的違規併排問題。市府未來將持續優化城市交通,並積極落實「守護行人 道安五環」精進作為,為市民打造更安全、便利的生活環境。

邱代理市長表示,感謝市民朋友的支持與肯定,這份調查結果不僅是對市府團隊的鼓勵,更是未來繼續精進的動力。未來將持續帶領市府團隊貫徹市長高虹安提出的十大施政策略,積極推動各項讓市民幸福有感的政策,打造專屬市民的「安居科技城」。

行政處表示,此次民調由竹市府委託全國公信力民意調查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調查期間為9月27日至10月1日,成功訪問1073位新竹市20歲以上成年市民,以新竹市住宅電話簿(尾數2位隨機)進行抽樣,進行電話訪問,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正負3個百分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