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專欄】守著堅持 守著它─手作木工職人甲伊攬牢牢

銳傳媒/黃淑麗(如誼,Rooi) 2024.10.08 07:01

 

光輝十月,普天同慶。封麥後的國民歌后江蕙復出,一曲「甲你攬牢牢」,舉國為之翻騰。但在市井中卻也有一群人安靜地沉躭在「甲伊攬牢牢」。這群人叫做「木工職人」。那個「伊」就是他們手上的「木頭」。

木工偏好有「品相」的木頭,「品相」是適合他們以手工鑿磨出「木藝創作品」的木頭。這樣的木頭在現今的台灣偏又來源不易,可遇不可求,所以祗要獲有這樣的木頭,他們通常會「甲伊攬牢牢」。

[caption id="attachment_82723" align="alignnone" width="1108"] 木頭,讓木工職人「甲你攬牢牢」。[/caption]

「木工職人」,與通常我們看到做裝潢的「木工師傅」不同。所謂「職人」一詞出於日文,意指工匠或師傅,也通稱擁有技術之人。 他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持續精進自己的技藝,只為讓自己的技術能更爐火純青。

所以動手斧鑿、車工打磨是他們的技藝所在。偏偏這樣的木工製作曠日費時,投入的木料和工時有時是不敷成本的。

「職人」的底氣就是「不管賣不賣得到錢」,就是要化木頭為「工藝好物」。是否能找到識貨的伯樂,祗能靠運氣了。

如果不是口袋夠深,底氣充沛。一般,職人的收入很難維持生計。

為打破現況,台灣的木工職人和台北信義商圈最頂級的「新光百貨A9館」合作,每年策劃出一檔「木質生活展 TAFW,今年的展出時間9/17-10/6日巳結束)。「木質生活展」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優質的木藝作品集中展出,並由創作者木工職人直接面對顧客,找出時潮所在與設計理念的切入點,希望找到更多的伯樂。

今年已進入第四屆的「木質生活展」,過去三年都是由木工職人中的行銷高手,身為「木平台」及「丹麥倉庫」二木家具品牌的老闆,本身也做木工的鄭啓聰擔綱。他以木藝通路導師的角色,義務指導創作者如何把握與顧客面對面銷售的機會,發掘顧客的品味、木藝家具的時代脈動,如何讓自己的作品與之相媒合。讓這群木工職人不再祗是躲在自己的工坊內玩藝術,孤芳自賞。畢竟木工也得顧生計呀!

[caption id="attachment_82724" align="alignnone" width="1477"] 古琴創作家陳幼健親自擔綱導覧。把一只琴的用料、技法、因緣、命名、紋飾等一一說分明。[/caption]

礸研「創意木工」在台灣鮮少有正統的教育學制,「學木工」。大致都以「師徒相承」為典型。走非營利路線的古琴創作家陳幼鍵就成了倍受職人敬重的大師兄。

陳幼鍵專注在古琴製作已相當多年,他的產品已精湛到「藝術品」的地步。又因為他的作品是收藏家小衆才可能上門交易,所以他熱心地扮演起「木藝美學傳播者」的角色。

今年陳幼鍵以「古琴和它的桌子」為主題,獨佔了五分之一的展場空間,更讓他有大格局可茲發揮。過去專做古琴的他,發現古琴除了琴身之外,配合傳統弦樂雅集的彈奏,需要有張可搭配桌腳的精典枱面,於是找來了同門的師兄弟一起來配合發想,為每一張古琴製作出它們獨特的「腳」。於是出現了他在懐德基木工學校的老師森平房,以自身來自原民阿美族的淵源,創意發想出裙襬狀的「達力普」桌腳。

另外來自小師妹鄭宇莉因為擅長竹編,就設計出竹編面料的桌腳。另外如陳幼鍵以古剎中要來的舊料窗花修補鉋光而設計出的琴腳就取名「拾得」,看見小學妹奔躍在蒙古大草原的美腿的靈感,就設計出取名「奔」的美腿桌腳。

[caption id="attachment_82727" align="alignnone" width="1527"] 「古琴和他的桌子」在今年的「木質生活展」大展身手。[/caption]

古琴沒有經演奏,就想不起它悠揚的琴聲,他又自己花錢找來古琴樂師現場開起演奏。其中擅長古琴彈奏的同門師姐陳紘,甚至以她自己製作的古琴,現場彈奏出「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醉魚晚唱」、「神人𣈱」等幾乎被我們遺忘的古琴雅音。

[caption id="attachment_82725" align="alignnone" width="1477"] 年輕的椛籽工坊創作職人朱玲和同世代的顧客展開親切互動。[/caption]

在另一頭的展場,我們看到新起的木工職人以自創的工坊品牌如郭家宏的「木夫」、朱玲的「椛籽」、廖俊彥的「與木創造」、陳奕夫的「路力」等30家年輕工藝師品牌,正熱忱地向顧客介紹他們的設計理念,或討論應顧客需要的「客制化」木藝家俬。

在木料資源枯竭的台灣,可供交易的手作木藝品本來就少。可存放百年的實木家具,就應該以這種「互動模式」交易。才能充分木藝師的功能,找出顧問採購的意向。

國內的木藝行業尚在起步中。所幸仍保有傳統「師徒相承」的古風,風氣所及,反而促成這個手做木工的行業藉由「師父領進門」,快速走入跨界整合與複合媒材的融合。它的未來似乎可以被看見。

[caption id="attachment_82726" align="alignnone" width="1108"] 木工職人喜歡把作品聚集「木平台」。[/caption]

把「木頭攬牢牢」的木工職人看似憨厚耿直,卻因為他們對木頭溫潤的材質的愛戀,以及對手作木藝美學的精進創意及堅持。讓處在高度科技化的現代人,在偶遇間被觸動了底心的木頭情懐,或能讓乾涸的心田,再度被撩撥起對木質生活的追求與感動。

 

 

熱門關鍵字:

主編精選 專欄 文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