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呈現東南亞客家新族群性 淡江歷史系邀蕭新煌 張翰璧解析

中央社/ 2024.10.08 12:5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08 12:59:41)淡江大學歷史學系與台灣東南亞學會日前合辦《東南亞客家族群性的多樣展現》新書發表會,該書由國立中央大學客語暨社科系博士後研究員張書銘、淡江歷史系助理教授陳琮淵等學者共同執筆完成。發表會邀請該書兩位主編總統府資政、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講座教授蕭新煌、特聘教授張翰璧與其他作者、客家委員會前主委楊長鎮,及客家年輕學者們一同參與。淡江大學歷史學系舉辦《東南亞客家族群性的多樣展現》新書發表,與會主編、作者與來賓合影。(圖/淡江大學提供)

淡江大學學術副校長許輝煌表示,非常榮幸新書發表會能在該校舉行,透過本書出版,讓大眾了解客家族群,在東南亞歷史中呈現其獨有的文化特色。陳琮淵表示,該書為客家研究系列叢書的第九本,是客委會整合型研究計畫的成果,自己擔任子計畫主持人和作者之一;特別提到張書銘為淡江歷史系及東南亞研究所校友;主編之一張翰璧曾在淡江未來學所任教。

蕭新煌說明,該書為促進相關客家研究學術發展,培育博士後人才,以強化年輕學者學術能量,因此與客委會合作出版。楊長鎮前主委很高興在其任內完成該書的撰寫,他指出,在客委會成立之初,就有「客家知識體系」的構想,隨著世界各地越來越多人投入客家研究,包括這些研究成果,成為世界客家的全新典範作品。

陳琮淵介紹,該書以「新族群性」為主軸,比較東南亞各國客家族群認同的轉變,分析客家族群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過程,與個人認同、社會生活、政治差異的影響。蕭新煌強調,即使客家文化散在世界各地,逐漸在地化與本土化,透過家庭、社團、寺廟、慶典活動等面向,努力維護客家認同,應以寬廣視野,看待多元文化融合後的新族群性,形成「世界客家」概念。張翰璧表示,東南亞各國的客家聚落,因環境不同,在地化的過程有其特色與歷程,也就是書名「多樣展現」的意義。她特別點出,該書描繪「新族群性」,結合歷史記憶與不同族群互動,產出不同的研究架構,藉此深化世界客家研究,期許未來有更多學者投入,讓研究成果更多元。

淡江文學院紀慧君院長、歷史系李其霖主任亦到場與學者們交流,介紹淡江智慧人文及產業鏈接成果,討論進一步深化相關學術合作的可能性。該書其他作者,包括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系系主任白偉權、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劉瑞超、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張容嘉、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黃信洋,也共同分享成書過程。總統府資政蕭新煌(中)說明新書《東南亞客家族群性的多樣展現》完成的緣由。(圖/淡江大學提供)中央大學特聘教授張翰璧(右2)介紹《東南亞客家族群性的多樣展現》。(圖/淡江大學提供)客家委員會前主委楊長鎮(中)很高興在其任內完成《東南亞客家族群性的多樣展現》的撰寫。(圖/淡江大學提供)

熱門關鍵字:

P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