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療論壇】熱門「外泌體」 醫師認亟待訂定規範
「外泌體」已經成為再生醫療關鍵字。第1屆再生醫療論壇今天(27日)登場,首場焦點座談討論幹細胞及外泌體,學者專家表示,外泌體是繼臍帶血、幹細胞與生長因子等之後,近年來熱門的生技成分,但是也有許多規範亟待訂定。
幹細胞療法擁有無限潛力,但因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但以手術植入幹細胞,仍有併發症和副作用等隱憂;此外,像是胚胎幹細胞有道德疑慮等,挑戰仍然很多。
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利用特殊技術刺激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並從中鑑定出促使腦神經再生及腦部功能恢復的活性物質;不但比間質幹細胞更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又能避免細胞植入手術的風險及副作用,對再生醫療帶來新的突破。2019年之後台灣已有重大研究發表於國際再生醫學權威期刊《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教授高煌凱在座談上表示,整形外科主要是做「重建」及「美容」,因此細胞治療對整形外科醫師來說都算「慢車」,但是有些情況是手術無法解決,或是採用細胞療法可以讓大手術變小手術、減少侵入性手術,或是當傷口可能難以癒合時,都可能需要用到再生醫療;尤其幹細胞外泌體這幾年更是熱門,2017年之後「百花齊放」,2018年之後論文已經累積至數千篇,
尖端生技技術總監陳鈺霖表示,該公司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治療脊髓病患,到今年人數累計已達30人,主要治療目標是希望患者可以生活自理,例如高位截癱患者可以拿掉呼吸器、下半身癱瘓者可以恢復有脹尿感,讓他們可以回到正常生活等,這對病患是很重要的。
陳鈺霖強調,尤其很多病患是復健的頭1、2年進展很慢,忍不住感到喪氣;輔以再生療法讓病患可以感覺到復健進步,也可以增加病患信心。
台灣延緩衰老暨細胞再生醫學會常務理事陳湧仁同時也是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醫師,他表示,學會常常接到病患電話,詢問甚麼是「外泌體(Exosome)」,是否真的那麼神,是否合法等等;由於外泌體本身是許多物質的混合物,每次收到外泌體都有收到不明郵包的感覺,覺得像在開盲盒一樣,因此也希望外泌體的來源、規格、品質等都法制化,以及其對於睡眠、神經失調、疼痛、帕金森氏症等各種病症有哪些具體效果都能講清楚、說明白。
懷寧醫院副院長戴念國表示,他從讀博時期就開始研究再生醫學,真正做再生醫學應用也有5年,再生醫學被稱為醫學「工程」,因為再生醫學不像手術只能修復1、2條血管,1、2條神經,而是一次修復1萬條血管、1萬條神經;他認為,再生醫學還符合ESG 永續發展,因為環保、減碳,未來甚至可以用在養老村。
台灣發展研究院抗衰老再生醫學中心副主任蕭佳彥介紹,該公司主要產品是植物外泌體,植物跟動物外泌體最大差別是有細胞壁,且植物外泌體可以食用;目前靈芝外泌體已經用於化妝品,已取得美日歐盟法規核准,食品也已取得美國與台灣法規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