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精品仿冒案」頻傳!!!|鮑大衛籲建立正品文化杜絕仿冒品交易

警政時報/警政時報 江雁武 2024.10.01 19:08
鮑董開設國際品牌「鑒定培訓課程」的上課情形。(圖/記者林㤈輝翻攝)

【警政時報 江雁武/台中報導】

日台中市爆出一起涉及假冒精品的大型案件,成為近年來最大宗的仿冒精品案。刑事警察局聯手破獲兩家涉嫌販賣仿冒精品的店家,查扣多達5000件假冒名牌包、衣物及配件,侵權市值高達2億元。此案件再度掀起社會對精品真偽鑒定的關注,並使消費者和經營者意識到仿冒品對產業與品牌的巨大影響。

仿冒品市場向來是黑市交易中的重頭戲,其背後的龐大利益驅使不法分子不斷鑽法律漏洞。尤其是過去兩年因疫情影響,消費者無法出國購物,許多業者選擇從不明來源進貨,再透過網路平台與實體店面銷售這些仿冒精品。這些幾乎能以假亂真的仿品,往往讓消費者難以分辨真偽,甚至誤以為是從海外代購取得的正品。該情況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更侵害品牌的商譽與價值。

從供應端來看,仿冒品的來源極其多樣化。除了透過宅配或海空運等管道,有時甚至來自日本的二手拍賣會。曾有不知情的代購業者,從日本大型拍賣會購得二手包,但因其後經過外部修補或變造,像是更換配皮、補色等操作,導致這些物品被視為非正品,最終在通關時遭海關沒收,甚至面臨侵權訴訟及高額賠償。這些案例對從業者來說猶如一記警鐘,揭示了仿冒品市場背後潛藏的風險。

在需求端,時下愈來愈多年輕人,雖然收入不高,卻熱衷於購買奢侈品,藉此展現高質感生活,形成了所謂的「精緻窮」現象。他們過度關注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希望藉由擁有昂貴奢侈品來獲取滿足感與自豪感。然而,由於經濟能力有限,部分人為了滿足虛榮心,只能選擇以相對低廉價格購買仿品,這也讓仿冒品市場需求持續擴大。

「鑒定培訓課程」結訓後,鮑董親自頒發證書給學員。(圖/記者林㤈輝翻攝)

當「炫富」成為風氣,購買仿冒品逐漸變得普遍,許多人為了「一步登天」不惜鋌而走險,從事詐騙與販賣仿品的行業。如此一來,仿冒品市場便形成了需求與供應的惡性循環,這種扭曲的價值觀不僅嚴重影響了消費市場的健全發展,更在社會中傳遞了不良風氣。

面對仿冒品猖獗的問題,「舊愛新歡國際精品」負責人鮑大衛先生表示,解決之道在於提升消費者與業者的鑒定能力,並重塑尊重正品原創精神的價值觀。他認為,僅靠法律約束與執法行動,無法根本杜絕仿冒品交易。要真正改善此現象,必須從消費者教育著手,讓每個人都具備基本的鑒定知識與鑒別能力。

鮑大衛五年前便開始開設國際品牌「鑒定培訓課程」,旨在提升消費者與從業者對精品的鑒定能力,並倡導不使用仿品的消費理念。他的課程涵蓋各大品牌的鑒定要點,使用科學工具和專業知識,協助學員全面了解和掌握鑒定技能。培訓班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參加,其中包括愛馬仕包台灣前幾名的代購商,以及台灣最大名牌球鞋鑒定公司總經理等人。許多學員完成課程後,獲得了國際名牌奢侈品鑒定協會頒發的證書。

鮑大衛認為,只有當消費者具備了對奢侈品的基本認知與鑒別能力,才能在購買時避免受騙。他強調,消費者購買精品應該保持謹慎,不要被低價誘惑而購買來路不明的商品。建議消費者應選擇正規渠道,並參加鑒定課程,了解品牌歷史與價值,以提高辨識能力與消費品質,杜絕仿品的出現。

「鑒定培訓課程」使用科學的工具和專業的知識,鑑別仿品與正品。(圖/記者林㤈輝翻攝)

我國法律在管制仿冒品方面已有明確規範。根據《關稅法》第15條,侵害商標權的物品不得進口,違者可依《海關緝私條例》第39-1條,處以貨價三倍以下罰鍰,並沒收該物品。若明知商品是假貨仍販售或意圖販售,可能違反《商標法》第97條、《刑法》第339條第1項、第339-4條及《民法》第184條第1項的規定。

但法律之外,鮑大衛強調,解決仿冒品問題的關鍵仍在於消費者意識的提升與教育推廣。他認為,唯有當整體社會對仿品的容忍度降低,消費者與業者皆具備鑒別真偽的能力,仿冒品市場的需求才會逐漸減少,從而促進市場環境的健全發展與消費品質的提升。

通過法律管制與觀念重塑並行,才能真正遏止仿冒品市場的猖獗,提升整體社會對正品的重視,這是構建良好消費環境與社會風氣的關鍵所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