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冠病毒到流感等多種呼吸道傳染病持續在國內肆虐1,其中肺炎鏈球菌感染也不可輕忽,截至今年 7 月已累計 199 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創 5 年同期新高2 。背後原因除了肺炎鏈球菌會潛伏在人類鼻腔,讓許多人成為無症狀帶菌者3 ,更因今年罕見的夏季流感、第 6 波本土新冠疫情,加上免疫負債等助攻,促使肺炎鏈球菌伺機而動4,5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感染科特聘主治醫師張峰義指出,新冠、流感疫情全年化,與肺炎鏈球菌次發性感染息息相關,一旦遭病毒感染,免疫力也會受到抑制,這時就會提升肺炎鏈球菌次發性感染機率。
不過肺炎鏈球菌次發性感染究竟會引起哪些嚴重後遺症?張峰義提及,所謂次發性感染,就是因流感、新冠等各式呼吸道感染,會使感染者免疫力變差,又因呼吸道上皮細胞遭病毒破壞,促使肺炎鏈球菌容易附著入侵,造成二度感染,嚴重時會引起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得藉助插管或呼吸器治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尤其 65 歲以上或本身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異常者都屬於高危險族群,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就可能演變成嚴重疾病。
未接種疫苗感染肺炎鏈球菌 醫:併發症恐更嚴重
「身體沒有專一性免疫力就容易造成感染。」張峰義醫師強調,當免疫力不好時就容易造成感染,尤其高風險族群若從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便容易提高感染風險,且感染後引發的併發症也會較一般人更為嚴重。
張峰義醫師解釋,臨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肺炎鏈球菌感染,但除了抗藥性問題會提升治療難度外,當患者已惡化成重症時,再施以抗生素治療,往往都已為時已晚;以腦膜炎患者為例,雖用抗生素治療但腦部卻已因細菌感染而受損,即使將細菌完全清除,後續患者可能還是得面對後遺症對健康造成之嚴重傷害。
流感、新冠助攻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創 5 年同期新高
疾病管制署目前提供 65 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包括 1 劑 13 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以及 1 劑 23 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以提升免疫保護力6 ;張峰義醫師提及,國內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從 2020 年到 2023 年的發生率相較 2019 年皆有趨緩,但 2024 年截至 8 月,累計確診個案卻是創 5 年同期新高2 。醫師表示,後續秋冬季節是流感、新冠等病毒感染的主要流行期7,8 ,臨床上出現流感、新冠或合併次發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個案估計也會隨之增加,符合公費資格之 65 歲以上長者民眾更應提高警覺性,及早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除了長者外,還有許多族群同樣都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危險族群;張峰義提及,即使是年紀不到 65 歲,但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腎病、慢性肺臟病等慢性疾病,或有抽菸者都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危險族群,建議可考慮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保護力。
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 接種疫苗不二法門
張峰義呼籲,肺炎鏈球菌會透過飛沫、手部接觸等密切接觸傳染,因此長者、免疫力不佳等民眾應減少出入人潮擁擠場所,並養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也建議戒菸。此外與其聽信坊間多補充維他命等增加抵抗力的方式,不如接種疫苗直接增加專一性免疫力,以降低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風險。
文/呂佳恆 圖/楊紹楚
(以上資訊由輝瑞大藥廠提供)
PP-PRV-TWN-0191-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