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軍旅榮光/居曉年

台灣好報/ 2024.09.25 10:19

居曉年

在人生的長河中,總有那麼一段時光,閃耀著獨特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對我而言,那段在軍營中度過的青春歲月,無疑是生命中最寶貴的篇章。每當徵兵季來臨,那些激昂的宣傳標語——“顏值的青春在軍營,升值的年華在報國”、“一人參軍,全家光榮;一次服役,終生受益”——總能勾起我內心深處對那段崢嶸歲月的無限感慨與懷念。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兄弟三人,我排行第三。然而,命運似乎對我格外嚴苛,兩位兄長相繼離世,給父母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創傷。他們的悲傷與無助,讓我更加珍惜與家人的每一刻相聚。然而,在我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個不滅的夢想——成為一名軍人,報效祖國,守護家園。

18歲那年,高中畢業後,我在興化縣舜生鄉政府治保科戶籍員的崗位上,毅然決定報名參軍。這個決定並非輕率之舉,而是我深思熟慮後的結果。我渴望通過軍營的磨礪,鍛煉自己的意志,提升自我,更希望能以實際行動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為家族爭光。然而,當我把這個決定告訴父母時,他們卻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們為我能夠有如此遠大的志向而感到驕傲;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我遠離家鄉,無法照顧自己。

面對父母的猶豫與不舍,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耐心地與他們溝通,講述自己對於軍營生活的嚮往,以及對於報效國家的決心。最終,父母被我的真誠與執著所打動,含淚點頭同意了我的選擇。那一刻,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與使命,也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機會。從踏入軍營的那一刻起,我便開始了全新的生活。新兵連的日子,對我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從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到一名合格的解放軍戰士,我需要經歷脫胎換骨般的轉變。軍事訓練的艱苦程度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每天清晨五點起床的長跑、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體能訓練,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疲憊。然而,正是這些看似枯燥無味的訓練,磨礪了我的意志,鍛造了我的體魄,讓我逐漸適應了軍營的生活節奏。

在新兵入伍教育期間,我不僅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還參與了各種軍事課目的學習和實戰演練。這些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軍人的責任與擔當。每一次號令的響起,都是對我意志的考驗;每一滴汗水的滑落,都是對我堅持的見證。我深知,人民軍隊是一道道鋼鐵長城,而我這塊“鋼鐵”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被錘煉出來的。

由於我的表現突出,連隊首長選中我進入了輪訓隊。這是一段更加艱苦卓絕的經歷,訓練強度遠超新兵連。然而,我並沒有退縮,而是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對軍旅生活的熱愛,咬牙堅持了下來。那段日子雖然辛苦,但卻讓我收穫了寶貴的經驗與成長。我更加明白了“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的深刻含義,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為國防事業貢獻力量。

在部隊的三年裏,我不僅完成了自己的義務兵服役期,還積極參與了連隊的文化建設。我教戰友們唱歌、出黑板報、寫通訊報導,用自己的方式為連隊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我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讚賞,我也因此被選為副班長,並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這些榮譽與成就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與追求。

1984年國慶35周年大閱兵時,我作為中國第一代武警戰士的一員,有幸站在了天安門廣場上執行執勤保衛任務。那一刻的榮耀與自豪至今仍讓我難以忘懷。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也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機會。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完成了任務,為祖國的繁榮與強大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退伍回到地方後,我並沒有忘記自己在軍營中許下的誓言與承諾。我選擇了在鄉鎮人武部門繼續工作,將自己的軍旅經驗和熱情投入到地方建設中。在這28年的時間裏,我歷任過人武幹事、副部長、部長、副鎮長兼部長等職務,始終堅守在人武工作的第一線。我深知人武工作的重要性與艱巨性,因此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在我的努力下,我們鄉鎮的人武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先後徵集了440多名優秀新兵,為國防事業輸送了新鮮血液。這些新兵中有多人考上軍校、榮立三等功以上表彰,更有近10人取得了重大成績。這些成績不僅是對我個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們鄉鎮人武工作的認可與讚譽。

此外我還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軍人的責任與擔當。我深知自己雖然已經退伍,但軍人的身份與使命卻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當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將義無反顧地回到軍營走向戰場,永遠為祖國的繁榮與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回望過去那段在軍營中度過的青春歲月,我深感自豪與榮耀。那段時光不僅讓我成長為一個更加堅強、勇敢、有擔當的人,更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使命、什麼是忠誠。我深知自己的成長與進步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培養與關懷,更離不開家人的支持與理解。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將繼續秉承軍人的優良傳統與作風,為祖國的繁榮與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永遠做一個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自己的退役軍人。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西子灣副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