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烈火淬鍊的神佛【鑄福】吳昌田雕塑與金工展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4.09.24 10:07
攝影/吳德亮

吳德亮/兩岸知名茶文化大師/詩人藝術家

1964年生於台灣雲林,潛心雕塑領域四十多年的藝術家吳昌田,參與無數廟宇佛像重塑及修復,足跡遍及海內外各大寺院,從傳統古典的視野,昇華為風格特異的現代創作。其道法自然的雕塑哲學,用最簡單俐落的線條,刻劃出傳神人物意境。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美工科班出身的吳昌田,高職階段即開始學習雕塑技藝,服兵役期間因緣際會進入佛教界,並在退伍後接觸神佛造像及整修工藝,四十多年來不僅有幸觀摩或師法魏晉以降的歷代神佛造像,更近一步在不同時代先賢所創作的莊嚴與感動人心的法相汲取養分,從而技藝精進。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古諺有云:「一紙、二土、三木、四石、五金」,早已簡單扼要地說明了神佛造像不同的原料及工法,而中國大部分地區大多以布胎、泥塑、石雕居多,但台灣則受福建漳泉等地影響,多以木料為主,尤其近百年來傳統紙塑神像工藝幾近失傳,今日神佛製作應以木雕或泥塑為主吧?不過與傳統工藝依然有絕大的不同,例如泥塑的手指成形就迥異於學校所教的「一體成形」,傳統技法須一隻一隻接上,但也因此才能呈現圓滿與温馨的視覺美感吧?相較於木材或金屬等較硬且固著的材質,吳昌田表示:泥土從柔軟、可揉捏的材質至陰乾完成後,絕對比木雕更為堅固且利於保存。另一方面,木材雕製的神佛年久耗損,木胎脫水、變形而不堪使用;因此許多寺廟紛紛將神佛送至吳昌田的工作室以泥塑方式修復完善,運用近年幾近失傳的「材胎土肉」工法,掌握泥土的濕度、陰乾速率與收縮比等修復如新,嫻熟的技藝使得他在寺廟界擁有一定的名聲,甚至紅到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但吳昌田並不以傳統的神佛造像或修復為滿足,尤其同樣科班出身的愛妻原本也一直從事傳統佛神像的粉妝,婚後「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可說如魚得水,兩人協力不僅工藝更得心應手,經濟也日趨穩定,因而更上層樓,開始將單純的工藝提升至藝術創作的境界。其實藝術界也不乏相同的例子,例如國寶級的吳榮賜與陳啟村兩位木雕大師,早年都是由傳統工藝的製作昇華蛻變,從而精進而擠身藝術殿堂。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所謂「佛要金裝,人要衣裳」,吳昌田剛開始先將珍貴的黃金與浮雕結合,將其定義為「金雕細琢的按金美學」,貼金又稱為「按金」,即將純金附著銅雕佛像表面的工藝技法,能讓銅雕佛像富麗華美、金碧輝煌,更彰顯其神聖莊嚴。佛像經過貼金處理,銅材不易氧化,保存更加完美、歷久不衰。貼金箔的黏著劑是按金漆,主要成份是生漆,環境要求乾淨、控制溫溼度,不能開冷氣,製作時得屏氣凝神。吳昌田更近一步創作金箔畫,以表現性高的泥塑為基礎,再加入現代技法,讓浮雕呈現立體感,並以石粉成型,較銅材質圓滑,更能表現線條角度與力度的豐富性。而畫面多以簡單線條勾勒,卻能深深體現出三界容貌的智慧、慈悲與莊嚴,令人動容。

吳昌田一生專注於雕塑創作,並融入自身對世事的態度與體悟,即便中年後仍不斷在媒材的使用上實驗、嘗試、突破,傳統與現代碰撞的雕塑作品,近年且在柴燒大師翁國珍的鼓勵下,將泥作土胚直接投入1200℃的烈火高溫中,大膽地以「一土、二火、三窯技」的柴燒作爲神佛嶄新的創作方式。儘管以陶燒創作神佛並非首創,例如陶藝名家連寶猜的「微笑菩薩」系列早已盛名遠播,不過陶器不同於泥塑或木雕僅需完成外觀的雕塑即可,尚須挖空裡腹以免高溫爆裂,而柴燒還有無可避免的落灰或窯汗可能會玷污神佛面容而功虧一簣,更不同於釉燒得以點綴化妝土或絞泥使得造型色彩更加繽紛。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儘管柴燒神佛外貌僅能有單純陶色,最多就是排窯方向或順序不同而產生可遇不可求的「窯變」,而有令人驚喜的金銀彩色澤或光影呈現,但吳昌田以簡潔的線條與敦厚質感,注入層次分明的炫燦,而不失深沉內斂的古雅,使得柴燒神佛尊尊栩栩如生,令人讚嘆。

過去從未接觸柴燒的吳昌田還有許多問題需一一克服,例如土坏中不能有氣泡,還得注意厚度及支撐點,更為專業的濕度問題必須解決,只能一遍又一遍,不斷在失敗中求經驗,在破了又作、作了又破的重複煎熬中終於走出了自己的風格,創作結構的嚴謹尤令人驚異:每一尊造像都經過縝密的設計,從靈感的注入到手繪草圖,至塑型、拍打、投窯,每一個過程都一絲不苟,作品節奏律動的視覺效果堪稱無懈可擊,堪稱形神、古意與詩境三者兼具,不僅饒負趣味,更在轉折之間透出強烈的人文風采。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烈火焠煉的神佛,從笑容滿面、悠閒蹺腳且風格各異的多尊福德正神,到悲天憫人的菩薩、禪宗始祖達摩,不僅全然迥異於傳統神佛造型,且肌里分明,充分展現力與美、飽滿線條的多元豐姿,令人不由得為他豎起了大拇指。而不同造型的三尊土地公背後各有梅門創辦人李鳳山師父的七字心法:「圓融無礙便是寶、一念無邪福德至、如來如去順心意」。堪稱對吳昌田作品的最佳詮釋了。

自去年底在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藝文沙龍舉辦「馬上封侯」雕塑展,吳昌田以「人生的樣子」、「解構傳統」、「佛像不一樣」三大主題繳出漂亮的成績單,讓觀眾一次飽覽栩栩如生且傳遞人道關懷的雕塑作品後,今年9月再度以「鑄福」為名,在台北市「梅門防空洞」,展出他從傳統中注入現代元素與養分的神佛造像雕塑,以及金工浮雕畫作。綜觀他此次展出內容,可說游刃於傳統至現代雕塑藝術,更能整合多項媒材工藝,除了造像栩栩如生,每件作品所蘊涵的思想底蘊,更有他對生命體悟的深度及意趣吧?

編按:吳昌田雕塑/金工展「鑄福」即日起至2024/10/06止,在台北市延平南路87號B1【梅門防空洞】展出(捷運西門站5號出口,中山堂對面)。


更多《獨家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