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 手藝與琴音傳承 二胡弦聲響 細訴兩岸情
大陸央視最近推出《兩岸交流》明月何曾是兩鄉 一系列節目,紀錄了兩岸技藝與文化傳承的過程。每則故事都是動人的兩岸交流情誼。
一把二胡薪火相傳,明月何曾是兩鄉,中國傳統絃樂器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台灣琴聲悠揚的背後,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台灣資深手藝人宋國昌,正是他的十年磨一劍,讓二胡的古樸典雅和深邃內涵,被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所喜愛。
宋國昌說,剛開始是因為喜歡二胡,想學二胡,然後因為是買了幾隻二胡都不理想,後來想著是不是可以來自己來做?然後就抽了時間就到了大陸,然後去尋找名師,這一踏進來以後呢,就數十年時間,在大陸多地博覽眾家之所長後回到台灣的宋國昌,他下定決心要做出聲音渾厚柔美又純淨的二胡,因為對品質的精益求精,宋國昌靠著一己之力幾乎可以純手工做出二胡的全部配件。
他說像牛骨片、台灣買不到,可是我們可以去買一些燉湯的牛骨,自己脫油、脫脂,曬乾、晾乾以後,挑選分類做琴頭的部分,從選料乾燥處理鋸板琴筒製作蒙皮,製琴杆琴工拋光裝配,再到調試檢驗、繁複的十幾道工序。宋國昌憑著匠心與堅守,不僅獨立製作出一把把精良的二胡,更設計出極具個人特色的獨占鰲頭系列,讓二胡成為精品,生生不息。
王惠美也是二胡傳承人,堅持這個已經堅持四十幾年了,她從二十幾歲就開始從事這個行業。王惠美今年66歲了,這一生都已經在二胡裡面,不敢這樣做奉獻了,我是覺得我是有那種義務和使命感,我覺得應該要讓台灣是不是能夠再翻轉一下對二胡的看法,40年來往返於兩岸之間,執著的尋找老師木料,只為了那一把把音色純淨的二胡。
王惠美記得那時候,我記得我第一次摸到二胡的時候,我都是這樣一隻一隻摸的,然後我記得我旁邊的人說,這個好像這個瘋子,因為琴太美了,我會一直一直摸它,一直一直摸它,然後晚上睡覺的時候,我還會一直看著這個,我就要排一排。因為他們的付出和堅持,二胡這一位樂器中的詩人,以其柔美抒情寬廣的音色成為不少台灣民眾閒暇之餘的新選擇。
另一位二胡傳承人林一鳳說:「你看我一個禮拜我有20個班,那我還有我的學生,我有教出兩個比較專業的學生,他們自己有手上有15個班、20個班。」林一鳳強調,光是我們三個,我跟我的兩個學生,我們在高雄部分的班級我們一個禮拜,大概就都可以接觸到將近1,000人左右啊。
宋國昌希望就把所學的所懂的,所瞭解的能傳給比較年輕的學生,然後慢慢的發揚光大,希望把這個手藝能讓年輕人學會,不至於會讓這個技術在台灣有個斷層。
《兩岸交流》期盼希望二胡能繼續穿越時空,昂首自信地講述著千百年來的東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