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苡蘋╱高雄報導】台灣地處亞太戰略要地,鄰近國家如中國、日本、南韓、印尼、澳洲、印度等,已陸續啟動國造潛艦計畫,以強化水下防衛與嚇阻能力。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理事長江茂雄指出,台灣若採購國外潛艦,將面臨後勤維修成本高昂與技術外流的風險。潛艦國造不僅可縮短戰時修護時間,也能培育在地供應鏈,確保水下科技的自主發展。
建構雙基地 分散風險
江茂雄理事長強調,台灣應考慮建立北部與南部的造修備援基地,以分散戰時風險,確保潛艦在第一時間完成保養與維修。同時,國內化生產經驗有助於提升後續艦艇的製造與戰力維持效率。
外購成本高昂 人才流失風險大
外購潛艦的後勤成本預估為國造的十倍以上,且維修時需仰賴國外技術支援,導致後續水下產業發展受限。江茂雄指出,潛艦製造需長期培養專業人才,若未及時展開量產計畫,勢必面臨技術中斷與人力流失的隱憂。
國防與科技雙引擎 推動產業升級
潛艦國造計畫不僅強化國防,也為台灣下一代科技佈局奠定基石,推動高精密技術的發展與就業機會。透過國際合作與自主研發,台灣團隊已完成多項關鍵測試,包括水槽試驗、海上爆震測試及非破壞檢驗,展現水下科技的高度成熟。江茂雄認為,這是台灣展現自主研發實力的最佳機會,未來更需全力支持相關技術的深化與應用。
堅持不懈 打造水下國防自主力量
潛艦國造是一條艱難但必須走的路,千名工程師日以繼夜投入系統調校,展現堅定毅力。江茂雄呼籲,唯有朝野攜手支持,持續投入資源,才能鞏固台灣水下防衛實力,避免重蹈澳洲因政策中斷導致全數重來的覆轍。
潛艦國造是國防升級與產業發展的關鍵決策。江茂雄強調,此刻的支持,將為台灣打造自立自強的水下戰力,並在國際舞台上建立更強大的話語權與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