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吳演茂禪修心得】鬆,松;放鬆,放下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09.17 17:28

有—回我出坡雲來別苑早齋,約莫15位法師用齋的時刻,在法師的行儀中,我剎那間,有種彷彿置身在晨曦中松木林裡的清涼,而那移動的身影,似是陽光灑下來松木群的樹影,清涼又溫暖。

資深悅眾義工李秀敏菩薩這麼說。

法師們鶴骨松姿、清奇不凡的氣質,行住坐臥中自然展現出來的威儀,攝心、定心,時時刻刻觀照細行、保持正念,從煩惱中解脫,身心隨之清淨、能得自在。讓人感受到彷彿置身於堅貞勁直、高尚節操的松林之中。

我和法師們為什麼差那麼多?

應該是身心鬆緊的程度,有沒有從煩惱中解脫,心夠不夠清淨。

做什麼事情會很開心?

幫上忙的感覺。 

我毫不考慮地回答說。

資深的學長陳春娥菩薩陪伴著我,爬梳煩惱的心。

最近有什麼動怒的事情? 或是感覺?

別人說什麼話或做什麼事,會讓我沮喪或生氣?

我的地雷是什麼?  

……

我陷入了沉默。

地雷幾乎沒有商量和討論的餘地,並且帶有超過常情的激烈情緒。

地雷,揭露了我的內在狀態,以及潛意識不願意處理的課題。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地雷!

正視自己內心深處的壓抑。

是價值觀!

自己的地雷,通常都是價值觀和別人不一樣。當有人違反了自己的核心價值,心中的怒火就會一觸即發,成為了情緒地雷。

這是因為我的什麼價值觀或人生信念?

我講了因為高度的商業化社會,其他機構的同儕,在工作上太重視利益,而忽略了遵守公平正義的道德原則。就因為這樣,生活的甜度漸漸的變淡。

這地雷如何影響我的工作和人際關係?

放下你專業的角度。想想看:

是對方的需要,還是自己的想要?

是對方的不需要,還是自己的不想要?

春娥菩薩重複了法師的提問。

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在各種因緣都應克盡當下的本分。信念是播種耕耘,不管收穫。再好的聲名和成就,都應該隨時放下,因為這些都不是本分事。藉由工作服務,練習自覺覺他。碰到地雷,用默照的方法。覺察之後,借境鍊心。

春娥菩薩,聽了我的分享之後,這麼提醒我。

在心中鬱積壓迫已久的一塊大石頭,就這樣子放下。身心輕鬆柔軟,彷彿置身在松林之內。

鼓山的培訓課程,像一面鏡子,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如何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反思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從人際關係切入,教我們如何看到一個人,真正了解一個人,從而與人建立緊密、有意義的連結,達成人生任務,擁有圓滿的人生。不只是探討如何深刻認識別人,也包括深刻了解自己,進而消融自我。

我和法師們的差別就在於:

放鬆,放下。

放鬆,是禪修的第一步; 

放下,是禪悟的境界。

我在大堂分享的時候, 就用了鬆、松 這個梗,一上臺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鬆,是頭髮下面一棵大松樹。

松,具有陽剛之美,枝幹柔中帶剛。松的針葉給人清新脫俗的感覺。

松,枝如游龍,葉如翔鳳,有情而動。 松,有一顆為別人着想的心,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

法師的身心到外境,內外一體,平衡和諧,心外無物。不以能觀和所觀為境,但是默而常照,照而常默,絕觀默照。發大悲心,放捨諸相,休息萬事。心完全沒有空虛、煩悶的感覺,沒有一件事情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緣和合的。所以,法師們就是很自然去做一份工作,十年如一日;即使轉換另外一份工作,也還是以平常心去做。

放鬆身心,放下消融自我,穩定的向下扎根。如果心夠安靜,將會聽見松訴說的真理。

動的心。

熱門關鍵字:

禪修心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