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再訪語言復興模範生 客家新聞團隊赴威爾斯

客家電視台/劉宜頻 黃映婕 威爾斯 2024.08.26 12:52
接下來鏡頭帶各位來到英國威爾斯,客家新聞採訪團隊,時隔16年再度踏上威爾斯這片土地,第一手觀察,全球效法的語言復興模範威爾斯,這幾年有哪些改變,威爾斯過去在英語的影響下,曾面臨消失危機,如今走入威爾斯這個國家,不論是路牌、廣告看板,全都是威爾斯語跟英語雙語併行,而威爾斯政府推動一系列語言復興政策,期望到2050年,能達到100萬人說威爾斯語的目標。 廚房裡夫妻兩人分工合作準備著晚餐,掛在櫃子上的木頭湯匙,卻意外成為話題焦點。 「愛之匙就是一個傳統,哦,我知道,用來傳達心意,你不曾分享這個資訊,有我確定我有,對你說這是一個愛之匙,我說喔好,然後就掛在這裡,我確定我有跟你說,有嗎,我確定我有跟你說。」 溫馨的鬥嘴場景是兩人的日常,來自桃園龍潭的Cecillia,和來自威爾斯的丈夫Daniel,多年前在朋友的介紹下牽起紅線,個性互補的兩人一拍即合,2016年結束遠距離戀愛訂下終身,卻因為工作,離鄉背井定居在英國倫敦,客語跟威爾斯語對他們來說,恰好都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英國僑胞 Cecilia:「在英國這邊沒有那個環境,就沒有人跟我們講客語,也沒有人跟我們講威爾斯語,那這樣我們就完全沒有辦法做練習。」 「大家好,我是秀美,我今年6歲。」 稚嫩的聲音、秀氣的臉龐,正值語言爆發期的秀美,在雙語環境下,英語、中文都能講,但對於客語的傳承,Cecilia也感到愛莫能助。 英國僑胞 Cecilia:「對,也是覺得有點無奈,當然我爸爸媽媽是很希望,就是她也能夠學客語,可是因為我們一年也只能回臺灣,最多可能一年就兩次,一年一次,所以就覺得說,有點困難。」 語言的學習與傳承,沉浸式環境是關鍵,1981年僅剩50萬人會說的威爾斯語,能夠起死回生,便是從日常生活中全面滲透。 記者 劉宜頻:「來到英國西南部的威爾斯,一出火車站,所有看到的,不論是廣告或是路牌,都有英文跟威爾斯語,威爾斯語可以有現在的成果,其實是經過半世紀的語言復興運動,最關鍵的立法,就要說到1993年的威爾斯語言法案。」 威爾斯語言委員會 主席 Efa Gruffudd Jones:「我認為1993年的《威爾斯語言法案》,是第一次有這種想法,能夠影響威爾斯公共機構提供的服務,他們制定的是,威爾斯語言方案或計畫的模式。」 《威爾斯語言法案》,奠定了威爾斯語和英語,在公部門的平等地位,2011年的「威爾斯語言措施」,更進一步將威爾斯語訂為官方語言,人民使用威爾斯語的權利,一步一步透過立法有了明確的保障。 歐洲語言平等網路 主席 Elin Haf Gruffudd Jones:「威爾斯和威爾斯語言,是激進運動和語言運動,實際上成功的一個例子,它改變了語言法律並實施了,使政府實施了更好的語言政策,我們已經看到威爾斯正在發生這種變化,政府做得夠了嗎,不,當然不夠,因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7年威爾斯政府更進一步喊出,希望在2050年,達到100萬人會說威爾斯語的目標。 前聯合國少數群體問題特別報告員 Fernand de Varennes:「但比起單純的數字,更重要的是這背後象徵的意義,一百萬名威爾斯語使用者,代表的不只是個體的一百萬,更是一個強大的社區和人民,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資訊之一,實現一百萬名使用者的目標,不僅僅代表一百萬個個體,更是一個能在未來,繼續鞏固和發展這門語言的強大社區。」 歐洲語言平等網路 主席 Elin Haf Gruffudd Jones:「你知道,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都是關於行銷,對吧,這是一個積極的,令人難忘的,令人興奮的目標,正因為如此,我認為這改變了敘述,因為它提供了那個大家都需要的,積極轉變和樂觀的感覺。」 為此,當局也從教育、工作領域、家庭、社區中,全面落實創造威爾斯語有利環境,透過政策手段、穩紮穩打,帶領威爾斯語言文化破風前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