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藝術家在社會中扮演文化守護者的角色,保存反映地方上的認同,透過繪畫、文學、音樂和表演等各種媒介,他們概括了一個社區的集體經驗、信仰和妥協;藝術鼓勵社群凝聚力並減少孤立,讓民眾了解周圍的世界以及如何影響彼此並做出反應。視覺傳達的藝術價值是難以量化的,它不僅美化區域,證明了人類存在的重要性,也讓大家了解作為一個物種之過去和今天的境遇,因此,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如過江之鯽,呼朋引眾、成群結隊聚在一起,每人都妄想鯉魚躍龍門。
[caption id="attachment_76297" align="alignnone" width="1543"] 藝術家在社會中扮演文化守護者的角色。(圖片提供∕書畫家柯秀瑩)[/caption]藝評家羅二松說,19世紀歐洲國家的畫家開始失去社會地位和生活的保障,一些藝術家透過舉辦個人的展覽,並收取門票來應對企業、藏家贊助費用的下降,部分的人則經由政府專案補助獲得收入,藉著吸引市場的謀求已經取代了教廷及皇親貴冑的贊助需求。大體上,20世紀的藝術家只能透過商業畫廊和公共博物館接觸觀眾,縱使作品偶爾會在藝術期刊上登載,藝術家不斷地創造自己的視覺語言,嘗試以新形式、非傳統材料和技巧來養家餬口。
[caption id="attachment_76299" align="alignnone" width="1800"] 想要成為知名藝術家需要多年的付出和努力。(圖片提供∕書畫家柯秀瑩)[/caption]藝術家們都渴望著日後能夠成名,在畫壇有一定的份量,並且作品可以在藝術市場上銷售;事實上,若想要成為知名藝術家需要多年的付出和努力,一般有幾個策略,最主要得找到自己的創作風格,其次要懂得行銷推廣自己,要遇到「貴人」與欣賞你作品的人建立良好關係。更要緊的是,藝術家必須有開放的心態,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表現能力,這樣才可大大增加能量,拓展成名的機會。
羅二松表示,藝術家擁有影響、啟發和幫助他人的獨特技能,創意表達對於健康和開放的社會至關重要,藝術作品能夠激勵人們,給民眾帶來希望,並且能夠以言語無法做到的方式觸動靈魂。而大多數的藝術家通過社群媒體增加能見度、參加公辦具有權威及口碑的藝術競賽和美術展覽、網路藝術平台內建立聯繫,或者利用公關服務來獲得認可。
[caption id="attachment_76301" align="alignnone" width="1800"] 藝術家要不時參觀居住地區的所有畫廊,並與業主建立關係。(圖片提供∕書畫家柯秀瑩)[/caption]成名的夢想其實並非遙不可及,在網際網路暢通無阻的當下,藝術工作者都可在個人網頁上每天發布關於自己的作品,內容包含展示創作得過程和已出售的作品,以及連結經紀畫廊、藝術網站。不時參觀居住地區的所有畫廊,並與業主建立關係。為個人的藝術展示創建一個 Facebook平台,要勤快更新頁面,並激發全球網友們的互動,讓他們喜歡你的網站。
羅二松指出,藝術家各個想出名,卻人人沒把握,同溫層的鼓勵和讚美是一種假象,只能自欺欺人,矇騙無知且嗜好附庸風雅的愚民。想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就要創作,創作再創作,永不歇息,畫出心裡所看到的,而不是現實的再現,充實美學的知識,探索和學習新的技能,不時最喜歡、崇敬的藝術家請益;萬不可好高騖遠,必須一步一腳印地盡力而為,則成名之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