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1996年奧運由奈及利亞隊率先打破歐洲與南美洲國家壟斷奧運足球金牌的紀錄。(取自IOC官網)
(「笑傲足球部落報」FB發行人龔義三及社長何長發與「樂聯網」連結,在此「龍來共發」分享國內外足球評論:)
自從1952年之後,奧林匹克足球運動進入新階段。西歐人節節敗退,東歐的球隊一而再、再而三地佔有奧運足球金牌,一直延續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前。
在奧運足球史上第二階段打頭炮的是匈牙利人,50年代初匈牙利足球運動進入了鼎盛時期,主要由各俱樂部精英組成的匈牙利隊,倡導了足球史上的「多瑙河之波」。戰術細膩、配合默契好、鬥志頑強的匈牙利隊,力斬各路英豪,奪得了奧運足球金牌。
匈牙利隊在1952年奧運奪金後兩年,殺入世界杯決賽,在技術上佔有明顯優勢,只是在西德隊兇悍的踢法下失去了冠軍。不過,在1964年東京奧運和68年墨西哥奧運會上,匈牙利人再度輝煌,連續獲得奧運足球金牌。
到了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上,前蘇聯展現強大的威力,首次勇摘足球金牌。隨後的足球金牌一直都是被東歐國家所包辦,包括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南斯拉夫、1964年東京奧運和68年墨西哥奧運的匈牙利、72年慕尼黑奧運的波蘭、76年蒙特婁奧運的東德,再到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捷克。也就是說,當時的東歐共產國家除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之外,蘇聯和其五個盟國都獲得過奧運足金牌。
正因如此,東歐國家的球隊在1994年世界杯和96年歐洲國家杯賽有出色的表現,絕不是偶然的。東歐足球運動基礎深厚,發展普及,在克服經濟困難和其他不利因素之後,東歐足球稱雄世界足壇的日子不會遙遠了。
80年代之後,國際足球總會和國際奧委會都感到奧運足球比賽存在著很多不協調的地方。如果雙方在奧運足球比賽問題上再不妥協,奧林匹克足球運動很可能像30年代一樣再次陷入低谷,給國際足總和國際奧委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對奧運足球比賽的參賽球員限制進行了新的修改,讓那些職業球員可以參加了比賽,但國際足總堅持決議在歐洲和南美洲參加過世界盃會內賽的職業球員仍不得參加奧運會足球賽的決定。不過這一來使本來不甚精采的奧運足球比賽獲得了生機,法國隊在大球星的帶領下,獲取了金牌。同時結束了東歐一統天下的局面。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前蘇聯隊捲土重來,戰勝了實力強大的巴西隊,奪得奧運金牌。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變成了西班牙人的天下,憑東道主的優勢和觀眾的熱情支持,西班牙愈戰愈勇,為西班牙贏得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奧運足球金牌。
奧運足球在1992年那屆,改限制各參賽球隊都必須是23歲以下球員,一改以往限制歐洲和南美洲踢過世界杯賽的職業球員之規定,隨後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始至今,除23歲的限制外,已開放踢進會內賽的各隊,准許調派三名23歲以上的球員參賽。在有年齡的限制下,奧運男足成了年輕勢力較量的舞台,活力十足卻也充滿不成熟的變數。
雖然奧運足球比賽的世界各國球隊沒有像世界杯大賽那樣實力強大,但是這些球隊朝氣蓬勃,代表了足球運動的未來。90年代之後,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多極化已成為主流,受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因素影響至深的足球運動,也開始進入多極化的時代。
96年亞特蘭大奧運足球金牌,歐洲人想保住它,拉丁美洲人想重溫68年前的昔日奧運足球金牌夢,非洲的足球雄獅也不甘落後,要在奧運足球場上顯示非洲足球運動的進步,而亞洲的球隊得有超水準的發揮,才能在奪金的路途上突破夢想,可見亞特蘭大奧運足球戰爭較以往更加精采。
1996當年那塊百年奧運會的男足金牌之爭,最後歷史性首次落在非洲國家身上,由奈及利亞隊率先打破了歐洲與南美洲國家壟斷奧運足球金牌的紀錄。隨後,喀麥隆也在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在金牌決賽中擊退西班牙,使非洲國家在奧運足球風光地連莊了兩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