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專欄】奧運金牌vs諾貝爾獎─李政道逝世的感想

銳傳媒/鄧鴻源 2024.08.07 10:10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因病在美國時間8月4日於舊金山逝世,享耆壽98歲。李政道發現了關於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和楊振寧同獲物理學獎,為華人之光。

李與楊是第一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從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李政道在弱相互作用研究領域還做出了二分量中微子理論、弱相互作用的普適性、中間玻色子理論以及中性K介子衰變中的CP破壞等重要研究成果。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也曾是印度裔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的學生,曾經修正老師錢德拉塞卡所推導的中子星上限,謂之錢德拉塞卡極限(Chandrasekhar Limit)。

錢德拉塞卡極限以印度裔美籍天文物理學家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命名,是無自轉恆星以電子簡併壓力阻擋重力塌縮所能承受的最大質量,這個值經過李政道修正是1.44倍太陽質量 ,計算的結果會依據原子核的結構和溫度而有些差異。

凡是質量小於太陽質量1.44倍的恆星殘餘,最後會變成白矮星,大於1.44但小於3.2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殘餘,會變成中子星,而大於3.2倍太陽質量者,會變成我們所知的黑洞。

在抗戰時,他們兩位沒有如其他許多中國知青一樣選擇從軍報國,而是研究艱深的物理,令人納悶,可能只是為了想拿諾貝爾獎,然而其獲得諾貝爾獎的題目“弱作用宇稱不守恆”,有學術價值,但不具實用功能。

他們都很幸運,當時沒有回到中國,否則日後很可能如一堆糊塗的科學家一樣,被中共利用完了後遭受迫害,生不如死。他倆曾因諾貝爾獎排名先後之爭,之後兩人都因此很不愉快,印證“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如今可以畫下句點了。

他們成為美國人之後,才敢回去中國訪問,受到毛與周的招待,順便探望親友,讓親友很有面子。他們也大力幫助中國發展科學教育,壯大中國的科研水準,

其實年輕人不一定要走學術路子,運動也可以出人頭地,如最近獲得奧運雙人羽毛球冠軍的麟洋配,更是名揚四海,光耀門楣,不輸給諾貝爾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