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棉業創辦人施純鎰總裁,民國25年出生於台北市,因家境貧寒,從年幼起即開始工作賺取收入,幫忙分擔家計。8歲賣冰棒,11歲擺地攤,14歲以台幣50元購得中古腳踏車販售襪子毛巾,20歲買下第一間店面,34歲成立製襪工廠,38歲自創三花品牌,鑽研多項特有專利產品,帶領三花棉業進入輝煌的全盛時期。70歲成立三花棉業公益教育基金會,實現施創辦人從事「公益人生」的自我期許,以及「成就他人幸福」的心願。
叫太陽起床的人
施創辦人從小就自動自發、生活自律,小時候每天清晨即起,幫母親煎好中藥後才上學。小小年紀的他,比起學校的功課,他對做生意賣東西更感興趣,因此當冰棒小販、做批發、跑業務的種種經歷,都成為他日後白手起家創業過程中,最為人景仰、稱道的一則則傳奇。
「早起」是他成功的要件之一。他曾說,「上天很公平,不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同樣擁有一天24小時,就看你如何掌握、運用。」對此,施創辦人堪稱時間管理的典範。譬如他14歲開始騎著腳踏車跑業務,天天凌晨4點就出門,許多店舖老闆一開店門就發現他等在門外,莫不深受感動,往往毫不猶豫就將第一份訂單給了他;當其他業務都還留戀著溫暖的被窩時,他早已滿手訂單。即使後來自己當了老闆,這股勤奮依舊不變。工廠剛成立時,為了就近照顧,還曾創下連續三年睡在工廠地板上的紀錄。創業初期因壓力太大,常常失眠,他索性利用這機會打高爾夫球,每天凌晨兩點半起床,吃完太太親手準備的早餐,凌晨三點出發前往球場,就著手電筒微弱的燈光打球,打完18洞,差不多也天亮了,他回家梳洗一下就直接上班,一分一秒都不浪費。後來,失眠情況好轉,打球時間延後了些,有時改打9洞,一樣不影響8點準時上班的作息。這項運動陪伴施創辦人數十年的時光,不僅幫助他改善了健康、讓他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也開啟了他與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的珍貴情誼。因為,當時天天在球場上靠手電筒打球的,除了施創辦人,另一位就是王永慶先生。
永遠挑戰自己
三花棉業是做襪子起家的傳統棉織業,「別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情,我卻花了大半輩子研究」。簡單卻深刻的一句話,是施創辦人對自己一生從事製襪業的完美註解。襪子是穿在腳上、踩在地上的,如此不起眼的小物,卻是他創業的根基與源頭。為了測試襪子的舒適度,長達幾十年時間,他天天換穿兩種不同的襪子,試穿直到沒問題才會排定生產。不僅鑽研襪業,更將品項擴及到「內著」衣物,同時採購日本機器、原料,與日本會社技術合作,這份用心,加上專業,帶領三花棉業屢創高峰。約從民國70年代開始,三花棉業創下多項專利與風靡海內外的獨創商品。「百分之百超彈性絲襪」榮獲消基會全國女性絲襪評鑑4A最高評等;研發專利「五片式平口褲」改變男性國人內著習慣;「百分之百全棉內衣」,突破50年來混紡內衣市場;「無痕跡棉襪」的推出,更改寫了國內運動棉襪的歷史。
不僅致力於本業的開發與創新,自民國90年代起,三花棉業陸續跨足相關民生消費產業,三花生活館實體店面、三花加油站、福斯汽車代理及三花日式料理…,幾乎涵蓋了衣食住行等各個層面,展現出企業的企圖心與全方位視野。
永遠挑戰自己
一直以來,「做公益」是施創辦人畢生的心願,這個心願,就在他70歲那年實現了。民國96年,財團法人三花文化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立並運作,16年以來,長期推動的「三花菁英種子學堂」、「資優高中生獎助學金」等專案,受惠學子逾萬人。「三花高職人才培育計畫」則撥款1千萬元,協助國內20所技職院校推動人才的培育與訓練。「高爾夫獵鷹好手培訓計畫」,每年撥款贊助高爾夫青少年選手培訓,至今已培育多高壇新秀,並陸續轉為職業球員,在球場上表現優異,獲獎無數,成果斐然。此外,基金會並機動性的接受個案申請,經審核若屬實,都在第一時間撥付款項,譬如至今已致贈數部全新車輛予民間社福團體或機構,期盼透過拋磚引玉之舉,帶動更多人一起投身公益,形成良善的循環。
成立三花文化館
民國108年,是三花棉業創立滿50年的紀念周年,也是全新企業總部大樓正式啟用之年。矗立在新北大道上的智慧環保綠能建築,以編織意象的外牆為建築主視覺,傳達三花棉業以紡織概念立基的根本與初心。13-14樓精心打造為三花棉業文化館,規劃有「徑」、「闖蕩」、「起家」、「奠基」、「飛躍」、「傳承」…展區,介紹創辦人白手起家,從零開始,帶領三花棉業從單一品牌企業到成為跨領域的三花王國,一路走來打拚的歷程。從披荊斬棘的創業初期、起伏跌宕的轉型階段,到全面飛躍的黃金時期,完整見證三花棉業的企業發展脈絡,以及施創辦人傳奇輝煌的一生。
施創辦人終其一生,始終由「利他」的角度出發,他期許自己做個「付出的人」,不論對待家人、員工、朋友或受資助的學子們,他總是思考著自己該怎麼做才能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施創辦人雖已仙逝,而如今已開枝散葉的三花王國則延續施創辦人的理念與思維,由後代子孫持續傳承,讓施創辦人的精神永遠流傳於世。
本文出自《三花誌》,文字 / 林蔓禎;圖片提供 / 三花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