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片糕」又稱為「雲片糕」,可以製成廟宇祭祀用的糕點,不過因為市場需求減少,愈來愈少人製作,在高雄杉林有一間60年的餅舖,至今仍然堅持手工製作鳳片糕,雖然製作過程繁複,但老闆還是希望能有人接續傳承。 將糯米粉加糖水和香蕉油,反覆搓揉成鳳片糕,就可以製作出各種糕餅。 糕餅店老闆 田雲程:「愈搓揉,它會愈有韌性,韌度就會跑出來。學徒要學完全要靠他的眼神,平常自己的眼力去看,不是這樣教就會的。」 在沒有模型的年代,只要客人指定的樣式,餅店師傅就會想辦法把它做出來,每一件栩栩如生的作品,靠的是敏銳的觀察,以及對藝術的美感。 糕餅店老闆 田雲程:「(現在要做什麼?) 龍蝦。」 在田雲程手中,鳳片糕就像變魔術一般,捏出了豬羊和螃蟹,不過做餅需要的工時長,還要耐得住性子,才能做出客人想要的花樣,這樣的考驗對一般人來說,非常困難,老師傅就算想要把技術傳下去,還是找不到人願意接手。 糕餅店老闆 田雲程:「像我教的學徒,其實他們像(做)這樣的鳳片糕,他們10個之中沒有1個學得起來,他就不學,他覺得很黏稠,他情願學比較簡單的,做一個麵包、雞蛋糕、餅乾這樣,他說有辦法生活就好了。」 有一甲子歷史的進香餅舖,除了製作鳳片糕還有各式糕餅,在他的收藏室,保存了過去中秋節賣月餅,所製作的廣告布條。 糕餅店老闆 田雲程:「這廣告旗子是第二代的啦,第一代的有我們的店名的,已經爛掉了啦,這個就這樣啊。」 在交通不便的70年代,杉林是往來甲仙與旗山的中繼站,不少人會留在杉林過一夜,等第二天再出發,田雲程表示,當時整條街非常熱鬧,特別是中秋節進到店裡,買月餅的人潮,可以說絡繹不絕。 糕餅店老闆 田雲程:「那時我們8月半分三班制,沒有在休息的,吃飯都需要3張桌子以上,你看那時的工人有多少,那時學徒最少都要7、8個,你要包裝的女工有10幾個。」 糕餅店老闆娘 陳淑惠:「以前就像他講的就要三班制的,也是一餐有時候要煮3桌,人家要吃的,那我有辦法可以睡覺嗎,帶3個小孩子你想想看,小孩子都在我的背上睡覺的啦。」 從父親手中接下,製餅事業的田雲程,用一輩子的堅持,贏得顧客的信任,也用傳統技藝撐起一個家庭,手上這支刻有「進香餅舖」的粄模,記錄了老店60年前開業時的風光,也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店裡的餅香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