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全球沸騰陷危機〉全球執行減碳進度不理想 「水深火熱」成各國氣候災難常態

銳傳媒/張 泉湧 2024.07.23 05:00

 

壹、全球沸騰趨勢下極端氣候加劇,「水深火熱」恐成各國氣候災難常態

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峰會通過巴黎氣候協議,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各國承諾要將地球增溫,最好限制在相較工業化前的1.5℃,聯合國於2023年11月30日氣候峰會COP28期間,秘書長古特瑞斯指出,2023年是人類出現在地球以來最熱的一年,並示警:「我們正經歷全球沸騰的氣候崩潰時刻(Climate breakdown)。」全球各地極端氣候災難不斷,各國領導人應該立即採取有效行動。2024年1月12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已比工業革命之前高出1.45℃,眼看目前即將超過1.5℃的轉捩點,未來極端氣候就像劇烈風暴越來越近,我們受到的衝擊也會越來越大,熱浪變得更長、更頻繁也更強烈。世界各地近年已一再發生各種不同極端氣候災難,其實它們並不是獨立事件,乃是全球沸騰導致極端氣候在全球各地發生不同災難之樣態,我們居住的地球其實已面臨嚴峻的水深火熱中,令人看見大自然反撲的威力。茲略舉全球近年發生一些類似事件如下:

1. 歐洲大陸:氣候變遷下近年歐洲大陸,可說水深火熱呈現出兩種極端。例如2024年7月1日歐洲不只一個國家、兩種極端天氣,極端氣候持續發威水火無情,瑞士南部遭到風暴襲擊發生山崩,洪災土石流,路斷橋毀,造成逾4人死亡,兩人失蹤。而包括波蘭、希臘、土耳其,不僅熱浪滾滾,還接二連三發生野火,讓消防人員疲於奔命,希臘全國一個周末就冒出數十起野火;義大利北部遭遇30年一遇的洪水,山崩土石流、道路、車輛全被淹沒,觀光客駕車穿越河谷,但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則飆出40℃高溫,觀光客直說,真的熱到爆猛灌水。2024年7月18日歐洲近期遭受熱浪襲擊,希臘首都雅典高溫飆上43℃,當地勞動部下令下午時段,禁止戶外勞動者工作。西班牙則是在2024年7月19日飆出47℃度;巴爾幹半島的克羅埃西亞亞得里亞海岸,是全世界數十萬遊客的消暑聖地之一,海溫竟然高達將近30℃。

[caption id="attachment_72555" align="alignnone" width="878"] 2022年7月19日法國的野火,波爾多以西的避暑勝地吉倫特省當地1萬4,000公頃的松樹林成焦土。圖/擷自you tube 畫面[/caption]

2. 中國:2022年6月中國歷經水深火熱極端天氣,南方廣東、廣西、福建大暴雨,導致河流溢出,許多養殖場魚跑光,部分地區的養豬場、養雞場也在劫難逃,還造成50萬人無家可歸;河南則飆高溫,氣溫衝破42℃,許多人家裡窗戶玻璃直接爆裂,馬路上的瀝青也融化。因為「北旱南澇」情形嚴重,導致大量農作物受損;2024年7月4日中午上海高溫達39.5℃,民眾快熱昏頭,外灘增設移動冷霧,以防遊客熱昏;但到了晚上又狂風暴雨,還下冰雹,讓上海人調侃,這天氣根本就是水深火熱。2024年7月中國暴雨洪患不斷,3個月內已發生20起列入官方編號記錄的洪災,較往年同期增加一倍。

[caption id="attachment_72556" align="alignnone" width="1070"] 2024年7月2日,中國湖南平江縣發生洪災, 3個月內中國已發生20起官方列入編號記錄的洪災,超出警戒的洪水較往年同期多出一倍。圖/翻拍電視畫面[/caption]

3. 美國:2024年6月22日接連數日的豪雨帶來洪水,愛荷華州、內布拉斯州、南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部分地區不僅要面臨洪水沖垮家園的災害,同時還要承受37.7℃熱浪。2024年6月24日美國籠罩在「熱穹」之下,就像被巨大鍋蓋蓋住,高溫散不去,近80%美國人即約2.5億人,面臨32℃以上高溫,東岸的華府甚至8年來,首度氣溫飆破37℃。然中西部的愛荷華州,卻因為連日暴雨河水暴漲,還發布龍捲風警報,愛荷華州居民,一周之內體驗「水深火熱」外加龍捲風。美國人近年常名副其實活在「水深火熱」裡。

4. 南美洲:2023年3月阿根廷,爆發最大林火,短短3天燒毀5,000多公頃林地,而在智利東北部,沙漠小鎮卻遭到大雨侵襲,洪水沖毀民宅;秘魯則因熱帶氣旋亞庫(Yaku),造成6人死亡,多達400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2023年8月南美洲秘魯中南部,阿普里馬克大區,至少200公頃土地被大火燒毀。而在玻利維亞,中部地區的廣大山林,野生動物的家園也被吞噬,義消打火同時,也努力搶救小生命。另外智利中部,則是因為新一波大雨引發洪水,3人死亡、5,000人失去家園,2萬人受困災區。

5. 俄羅斯:2020年7月17日俄羅斯位於西伯利亞的薩哈共和國,印象中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地區,連續好幾天出現動輒35℃的高溫,引發森林野火,燒毀逾1,000公頃的林地。西部濱臨黑海的港城則遭逢暴風雨侵襲,積水淹進20多棟民宅和兩條鐵路,道路交通中斷。西邊水鄉澤國,東邊西伯利亞地區則燒起森林野火,讓俄羅斯深陷水深火熱緊急狀態。2024年4月俄羅斯與哈薩克邊境遭遇數十年來最慘的洪災,異常融雪導致烏拉山 (Ural Mountains)和哈薩克創紀錄洪水,也是哈薩克80年來遭遇的最慘天災之一。2024年7月19日俄羅斯民眾在42℃陽光下,將蛋倒進平底鍋秒變熟,除俄羅斯幾乎整個歐洲近一周都籠罩在熱浪中。

[caption id="attachment_72557" align="alignnone" width="787"] 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2020年6月10日透過衛星觀測拍攝,位於俄羅斯北極圈內楚科奇自治區的野火照。(照片來源/Pierre Markuse)[/caption]

6. 澳洲:從2019年底到2020年初,由於夏季極端高溫和乾旱天氣,使「黑色夏季」叢林山火一發不可收拾。而這場火災摧毀大片的尤加利樹林,煙霧和灰燼持續數月籠罩著雪梨和其他城市。澳洲東岸地區森林大火,燒毀近4.7個台灣面積的土地;而2021年3月該地區則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變成小型內海,雪梨許多地區都被泡在水中,約18,000名居民被迫撤離家園。2023年10月聖嬰現象回歸,加上全球沸騰趨勢下,南半球澳洲還沒入夏,雪梨氣溫度就上看37℃,炎熱乾燥的天氣助長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州多地野火失控蔓延;其中一場在吉普斯蘭(Gippsland)的火勢,在一夜之將1.7萬公頃的土地吞沒。2024年4月5日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洪水為患,緊急救援人員進行約200次洪水救援,部分地區因道路受損或淹水而與外界隔絕。

貳、全球對抗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幾成為《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全球共識

2015年9月聯合國第68屆高峰會議通過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SDG 13氣候行動為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為強化所有國家對天災與氣候有關風險的災後復原與調適能力,各國應將氣候變遷措施納入國家政策中。在2030年前改善國際合作關係,以了解潔淨能源與科技的取得管道,包括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對環境更加友善的石化燃料科技,並促進能源基礎建設與潔淨能源科技的投資。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全球的碳排量自1990年呈現趨勢性上升,至2020年全球的碳排放達到了每年315億噸,相比1990年成長幅度高達53.6%。地球暖化嚴重,極端氣候四起,讓全球意識到環境破壞的嚴重性,從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2015年的「巴黎協定」,一直到2021年COP 26氣候峰會,來自幾乎全球所有各國的談判代表齊聚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全球持續針對氣候變遷和減碳做討論,減碳和發展新能源也成為各大國不得不的共識。2021年11月12日COP26氣候峰會結束,並由100多個國家簽署《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目標為控制未來升溫上限至1.5℃(與巴黎氣候協議目標一致),決議文本並第一次納入「減少煤炭使用」的措辭,顯示全球對抗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幾已成全球共識。

参、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是全人類覺醒所採取之必要措施

聯合國2021年11月13日COP26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百餘國代表就減少甲烷排放、停止森林砍伐達成協議,多數國家就停止使用煤炭作出承諾。代表450家金融機構、130兆美元資產的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簽署協助朝向全球淨零排放發展的永續金融原則。淨零碳排目標,意味著全球不再增加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並非所有碳排放都能減少到零,因此必須補償或抵消多餘的排放,如停止森林砍伐,加快植樹造林。如要達成目標,像現在錯誤的線性經濟模式:「開採、製造、使用、丟棄」,是導致氣候危機的根源並產生價值迷思,這是種以企業利益私有化,外部成本公有化的問題。例如企業因商業利益造成空汙、水汙及廢棄物汙染等問題,導致公共利益負擔與損害增加。要翻轉線性經濟,需從源頭「使用端」來解決,重新規劃擁有權、資源脫鉤的生活方式,如近年興起使用權取代擁有權的共享商業模式等;淨零排放是全人類覺醒運動,不只是業者的問題,需由使用端減少,才能真正達成節能減碳。據統計城市消耗近70%的能源,所產生的碳排正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因;然而城市既是能源使用端,也可以是能源生產端。城市可以透過富彈性、因地制宜的政策,積極削減轄內碳排放,協助所在國家及地區達成2050淨零排碳目標。2024年7月19日國際能源總署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強調,水力、太陽能、風能以及其它再生能源,占2024年全球能源供應比重預計達到35%,高於2023年的30%。光是太陽能發電預料就能滿足2025全年電力需求成長的一半,風電預料能滿足另外25%需求。

肆、全球執行減碳目標進度遠低於及格線,本世紀末溫度恐將飆升2.5°C

2022年COP27中,富裕國家首度同意設立「氣候正義基金」,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賠償氣候脆弱國家因氣候衝擊所受到的損失和損害;巴西、印尼、剛果三國結盟,承諾共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Apple、Google、台積電等科技大廠陸續宣布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惟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 75%,因此若要達成《巴黎協定》目標,全球必須淘汰所有尚未減少的化石燃料。為了降低全球平均升溫、避免氣候變遷最嚴重的影響,目前人類的行動仍不夠快,甚至浪費太多時間在漂綠、碳抵換等數字遊戲,而非確實從源頭減少碳排放。

2023年9月8日,聯合國發布第一份「全球盤點」報告,檢視全球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現況與進度指出,必須在2025年前停止增加溫室氣體排放,並在2030年前減少43%排放量,這表示須減少203~239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大約相當於美國4年的排放量。2023年 11月COP28氣候變遷大會,聯合國釋出《巴黎協定》「全球盤點」報告稱,全球人類的減碳成績離遠低於及格線,照目前各國的承諾,本世紀末溫度將飆升2.5°C,遠高出《巴黎協定》限溫1.5°C的目標;2030年必須減碳43%(2019年為基準),2035年減碳60%,但我們現在沒減,反增2%,使控制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1.5℃,變得更加困難。為了實現2030年再生能源三級跳,美國宣布為全球綠能供應鏈提供5.68億美元的廉價融資。歐洲投資銀行也有意在2023年底前先釋出15億歐元,支持歐洲5大風電渦輪製造商及其供應鏈。

伍、我國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全球倒數第7,人均碳排量全球平均2倍以上

2022年3月國發會宣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金管會也宣佈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及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訂定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的時間表;綠色金融行動方案鼓勵金融業針對環境、社會及治理等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之投資,將淨零路徑轉進形成一個淨零生態系的雛型。 2023年1月10日立法院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為臺灣邁向淨零打下基礎。

2023年夏天,臺灣除受熱浪侵襲,更多次因颱風帶來暴雨和劇烈強風,多處面臨土石流及農作物損毀等災難和損失。為避免更劇烈的氣候衝擊,臺灣也積極制定足以應對氣候風險的措施。截至2023年底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17,916千瓩,其中太陽光電12,418千瓩,風力發電2,674千瓩,慣常水力2,104千瓩,生質能發電82千瓩,地熱發電7千瓩以及廢棄物發電632千瓩。惟2022年台灣再生能源僅占整體電力的8.3%,影響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排名倒數第7。

2023年12月8日聯合國COP28開會期間,德國看守、新氣候研究所、全球氣候行動網絡等獨立機構,公布一年一度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Results),CCPI評分總共分為4大項目,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占40%,再⽣能源、能源耗用以及氣候政策各占20%。由丹麥蟬聯榜首,其次是愛沙尼亞、菲律賓,中國及美國分別排第52名及第57名,台灣則排名第61名倒數第7。「溫室氣體排放」是台灣表現最差的項目,位居倒數第4名,是非產油國家的最後一名;在人均碳排放、2030年減碳目標都被評為「極差」。台灣的人均碳排放約為每年12噸,是全球平均的2倍以上,2030年減碳目標僅24%也落後許多國家。「再生能源」項目台灣排第51名,再生能源占比及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都「極差」。2022年台灣的再生能源僅占整體電力的8.3%,2030年目標也只有27%。「能源耗用」項目台灣排第57名,在人均能源用量及2030年節能目標都是「極差」。而4大項目中,台灣僅有「氣候政策」表現較好,位居24名,接近「中等」,該項目主要評估該國氣候政策目標及具體作為。

2024年6月19日總統府舉行「信賴新政時代新台灣」就職滿月記者會,宣布成立3大委員會,替國家發展擬定策略;其中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邀請行政院副院長、中研院院長及和碩聯合科技童子賢董事長擔任副召集人,從國家視角的氣候治理進行跨國合作,由總統擔任召集人,以凝聚政府和民間的力量,為國家、為世界,提出更強而有力的解方。賴總統指出,面對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我們要用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力量,以及最積極的態度來處理,從國家視角的氣候治理,進行國際合作,落實淨零2050路徑,加速邁向國土永續。

結論

氣候暖化已面臨到全球沸騰時代,人類受到的衝擊越來越嚴峻,極端天氣,不管是熱浪、嚴寒、洪水或森林野火,它們其實都不是一個獨立事件,是氣候沸騰在全球所帶來的不同災難樣式,「水深火熱」即將成為各國災難常態。2009年8月我國受莫拉克颱風侵襲發生「八八風災」,造成681人死亡、18人失蹤,其中以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部落,共474人遭到活埋,災情最為嚴重。

台灣本該是全球降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中北部屬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夏秋兩季也常有颱風及季風雨,但2020年不但沒有颱風登陸,而且很少降雨,導致陷入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許多水庫蓄水量不到20%,位新竹縣的寶山第二水庫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兩個主要水源之一,當時水位降到只剩7%的蓄水量,創有史以來新低,顯示我國亦無法免於遭受極端氣候災難。

2023年12月8日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開會期間,德國看守、新氣候研究所及全球氣候行動網絡等獨立機構,公布一年一度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排名第61,倒數第7名,顯示我們應對氣候變遷努力不如其他國家,宜加緊落實氣候政策目標,與世界各國共同對抗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

作者張泉湧/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歷任飛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網路《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與《圖解大氣科學》第三版等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