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中研院發現「鐵死亡觸發波」 研究登上國際期刊將有助細胞抗癌

上報/上報快訊/胡玟惠 2024.07.19 12:09

中央研究院昨天(18日)舉辦研究成果發表會,研究團隊首度發現「活性氧化物」所造成的鐵死亡觸發波(ferroptosis trigger wave),是造成大規模細胞死亡原因,為胚胎發育提供新的解釋,研究成果已於7月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

中研院表示,這項研究的關鍵突破在於以創新系統生物學方法,驗證鐵死亡觸發波的細胞訊號傳導迴路,不僅是對細胞大規模死亡的學術探討,亦提出「鐵死亡觸發波」擔任雕琢生命之手的角色,有助於為生物醫學裡的癌症治療提供新的解方。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陳昇宏助研究員表示,自19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發現在生命發育的過程中,細胞會迅速增生並分化出多細胞生物體上的各種組織與器官。但增生的同時為什麼會伴隨大規模的細胞死亡?這是一道百年未解之謎。

有別於一般的細胞凋亡和壞死,細胞的「鐵死亡」為近年科學界所發現的另一種細胞死亡方式,但科學家對其還認識不多。研究運用化學與基因的量化調控發現,活性氧化物的「訊息回饋迴路」,是鐵死亡觸發波發生與傳播的主要機制。

陳昇宏指出,不同於單次造成兩、三個細胞死亡的擴散作用,由活性氧化物引起的鐵死亡觸發波一次可使動輒數百萬個細胞死亡。鐵死亡觸發波的機制,是透過化學訊號將細胞的開關打開,當細胞接收到訊息後,再傳給下一個細胞,類似骨牌效應的概念。

中研院研究團隊使用24小時不間斷的細胞縮時動態攝影,結合大數據影像分析,發現鐵死亡觸發波可藉由化學訊號的連續觸發,進行長距離、無邊際的等速傳播。陳昇宏解釋「就像在雕刻一件藝術品一樣,鐵死亡觸發波引起的大規模細胞死亡,可以清除大面積的臨時組織。」

此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分子與細胞學程許碧領(Hannah Katrina C. Co)博士生以及吳嘉洲博士後研究學者。許碧領解釋,鐵死亡觸發波的化學訊號可以透過自我再生的方式,在細胞間進行傳遞。

吳嘉洲說明,建立鐵死亡觸發波的數學模型就像堆疊積木,仔細挑選並組合適當的方程式,一步步打造能夠反映生命動態的邏輯結構。研究團隊補充,活性氧化物由體內生成,研究觀察到鐵死亡觸發波在生命發育中,展現出一套獨特的細胞演化記憶。至於這種機制在哪些特定的發育階段尤其重要?研究團隊表示這是下一階段的研究重點。

在生命發育過程中,細胞的增生和死亡均在器官生成的過程扮演不同作用,在演化的長河裡,大規模細胞死亡的發生與調控仍是個未解之謎。這項開創性的研究不僅是對細胞大規模死亡的學術探討,亦提出「鐵死亡觸發波」擔任雕琢生命之手的角色,有助於為生物醫學裡的癌症治療提供新的解方。(責任編輯:殷偵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