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習性,每到一個地方必然探尋當地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乃至書店,試圖理解所見浮光掠影的底層是如何孕育出來?知識分子的理念思維源於什麼樣的傳統教育,社會氛圍創新發展而成?
分居於北中南的里斯本大學、科英布拉大學、波多大學並稱為葡萄牙三大學府。波多大學以理工與外科醫學起家,校區分散各處,所住獅子噴泉對面即是其一,拱形廊柱中懸掛兩個銀色大球,旁邊公園附近則是醫學院及附屬醫院。它與這個城市一樣非常國際化,來自全球100多國、50%以上的國際學生比例,讓這所重視自然與科學研究的學校頗負盛名。
國外有許多城市因為大學而興起,而聞名,如美國的普林斯頓、波士頓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的劍橋、牛津大學,都因為文人雅士與學術研究的專誠,孕育整個城市雅致而浪漫,年輕而沉穩的情境。今天搭07:15客運直奔的科英布拉,就是為觀想這所葡萄牙最古老和最知名的大學。何況整個科英布拉就是大學城,無論觀光、文化、學術、經濟都圍繞學校發展。
與牛津、劍橋、普林斯頓帶動一個城市興起不同之處,在科英布拉並非僅因大學學生、教授之號召而形成人文薈萃之地,而是因為此地於1139-1260年是葡萄牙的首都,大學校區即是國王若昂三世皇宮、葡萄牙主流文化中心,故專程走訪。
16世紀地理大發現開啟殖民主義、科學萌芽、哥白尼發表日心說,使歐洲教會的教條主義受到衝擊,興起宗教改革和各種新神學思想的浪潮。在這樣顛覆的大時代氛圍浪潮下,葡萄牙國王迪尼什一世夾航海威猛勝勢,與天主教抗衡,試圖掌握政治權力;在語言上,下令官方文件一律用葡萄牙語書寫,以代替以往通用的拉丁語,提升葡萄牙語的價值;在學術上,打破一向由教會壟斷知識的局面,於1290年創立的科英布拉大學。
該校有「葡萄牙牛津」之稱,不僅是當時葡萄牙唯一的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更因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校址原在里斯本和科英布拉之間輪替,直至1537年,國王若昂三世將皇宮贈與大學,從此葡萄牙有個因大學而興起的城市,充滿文化學術氛圍的美麗景觀。故廣場中央矗立著國王若昂三世的雕塑,背對城市,面向大學,顯現他對科英布拉大學決定性的貢獻與重視。
名校出名人,這所從神學,醫藥學、法律到今天科技、心理、教育、經濟、體育的八個學院的大學,出現過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和許多作家、學者,如葡萄牙民族詩人路易士.德.卡蒙斯等。其地位像但丁之於義大利,歌德之於德國,密茨凱維奇之於波蘭,普希金之於俄羅斯,以葡萄牙歷史寫成的長篇史詩《濟塔尼亞人之歌》被視為「祖國的聖經」,給鼓舞人們對國家的使命感。
校區在山坡上,一路陽光猛烈,發燙的石頭路走來坎坷,兩旁隱匿著古羅馬水道橋、植物園和各學院研究室,在走馬看花處處是驚歎之間,終於進入環繞「鐵門」的大學宮殿廣場。每棟建築都有標誌該學院的雕像立於建築上方或邊角牆上,連尋常側門都雕飾著學科的特色,顯示對於傳統、知識的尊重。入老校區的「鐵門」口地上,有馬賽克拼成,手持書本和渾天儀羅馬神話智慧女神密涅瓦,即希臘雅典娜的,大門前站立的是氣宇軒昂的創辦人狄尼斯一世國王。
鐵門之內,是 1634年由建築師安東尼奧.塔瓦雷斯設計建造的ㄇ字形建築,依次展開學校皇宮、聖米歇爾教堂、喬安娜圖書館,廣場中央推動者若昂三世。居高可眺望科英布拉市區,以及葡萄牙最長河流——蒙德古河。並將法律系設置在皇宮裡。
特意來到科英布拉的人們都為了這座1717-28年建造的喬安娜圖書館,其名得於當時的葡萄牙女王瑪麗亞.喬,有世界最美麗的圖書館之稱,據說是電影美女與野獸拍攝處。買票限時,每20分鐘至多60人,通常排隊二小時,幸而早到,酷曬不久。
深入堂奧可見最底層是1541年科英布拉大學保護學院紀律,處罰違反學生教職員工私設的監獄,也是葡萄牙現存最古老監獄,直到1773-1834年都維持使用。這只有軍隊才有的關警閉之處,在今天崇尚自由開放風氣的視角下,簡直匪夷所思,但如果放在中世紀大學起源於羅馬天主教會,與其目的在培訓神職人員、律師、公務員和醫生等專業人員、進行科學研究,改善社會以及訓練批判性思維,便可明瞭大學之所以對於品德、道德、規範、紀律要求嚴謹的原因。
圖書館一樓是藏書處,燙金的精裝書在昏暗的燈光中熠熠生輝,彷彿聽見作者們論辯,交談,暢敘心懷的聲音。知識勝於璀璨的珠寶,自帶貴氣而不炫不耀,曖曖內涵沈默寂靜卻慷慨喧嘩,豪情磅礴。
第三層,是以華麗,誇張,對稱,規則的巴洛克風格構築的藏書室。三間格局,四面分上下樓,各放九層書籍,數架分綠、紅、黑三色,金色線條裝飾,以上大下小的羊角形書架支柱,並裝飾金色漆勾畫花紋,最邊框竟然都是中國畫裡的蘭菊花鳥、寶塔人物,想來與葡萄牙殖民澳門,明代後期中西貿易吹起的中國風有關。日本學者井古善慧研究指出此乃里斯本裝飾藝術家Manuel da Silva,用某種特殊的塗料模仿日本和中國漆器的仿漆。柚木桌椅也雕塑細膩繁複,做工精美,反映出創始者葡萄牙國王若昂五世的皇家氣派,與書架頂部皇家紋章、正門國徽相互交映。
我們無緣翻閱這些15-18世紀的書籍,據說收藏許多在此大學任教的著作,尤其是聖經、葡萄牙猶太教的重要象徵科英布拉聖經。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葡萄牙作家若澤.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便受這座圖書館的啟發,創作小說《修道院紀事》。
回到現實面,如此珍貴的古書如何保存數百年而不毀?學校的做法是外牆厚達2.11公尺,以維持常溫,且盡量避免陽光透入,燈光於最高處灑落,大門也僅於遊客走出時短暫開啟,並以柚木地板、內牆和天花板、書櫃吸收潮氣,同時養蝙蝠吃書蟲,每晚為桌椅帶皮套避免污染。另一個特殊點是天花板中間皆為女性,或彈琴或飛舞,四周圍繞的也是各式各樣神采姿態的女性。
***
科英布拉大學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是穿黑斗篷的大學生,自號為「黑蝙蝠」。校園裡遇見正在拍畢業照的學生,說起畢業舞會,大家穿的不是晚禮服,而是白衣黑窄裙,男士則是黑長褲,坐在鑲滿染色花朵的車上。唱跳狂歡之後,接受啤酒淋頭,臉上塗各色顏料的戲樂。
傳統,是這學校的信仰,遵循數百年來的共和制度和慶祝活動。如每年十月迎新的「罐頭節」,學長姐以敲罐聲響三月慶祝學年開始,學弟妹們將罐頭細腰上遊行、參加論壇,然後被帶到蒙德古接受洗禮。五月的「燒帶節」遊行,所有畢業生以咳嗽聲揭開序幕、各學院帶學院專屬的顏色手杖、禮帽和象徵捆書帶的緞帶,在花車遊行後,丟入廣場爐火,象徵學生生涯結束。
又如進入老校區的鐵門,的鐵花窗格上掛了許多黑白布條,起初覺得如此有礙觀瞻的東西何以被允許掛在門面上,後來方知這也是科英布拉大學的古老傳統。據說以前在畢業典禮那天,曾經遭到學長欺壓的在校生會守在鐵門口,等到畢業學長走出鐵門不再是該校學生時,便可一洩心頭之恨,將撕下的長袍布條繫在高處。 如今,徒留此作為象徵性的意涵,而非實質性的衝突,但由中可見科英布拉對維繫傳統文化的重視度。
在葡萄牙各處都可見穿黑袍大學生,後來方知葡萄牙每位大學都有這樣的制服,其目的在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而不受貴族、家世、經濟影響,故設計了這種黑色制服,讓全國大學生都能被一視同仁地對待,優游於學術、交際之中。
中世紀的科英布拉自山頂宮殿,向下築教堂、神職、貴族所聚之處,即今日所見之老城、靠河發展工商之下城,則是現代化的建築。
這裏有16世紀初的聖米歇爾教堂、耗時近百年)1132–1223)的聖十字教堂、巴洛克風格的科英布拉主教堂、舊羅馬式12世紀中古舊主教堂,該處5世紀開始,此地就是主教駐地,1139後阿方索一世出資建造主教堂,1200完成。或雕刻繁麗或藍白瓷磚為聖經畫帖,或油畫耶穌的受難,或哥德式參天華柱,或穆斯林迴廊拱門,雕窗,數百年的文物、神壇、管風琴等樂器,透露宗教信仰與藝術、皇家尊榮等歷史意義。
相較於其他小鎮,老城外圍車流多,內城書店、花店、小餐廳和銅製雕像特別多,立在老城門前的跳舞女子、坐在小酒館前的吉普賽女子,以沉默而優雅的姿勢,迎接來自各地的觀光客,一同沈溺於古老的,甜甜的花香中。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等。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副刊/科英布拉大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