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假 國慶晚會 張友驊

遠離海洋擁抱俄國 中國新軸心成形中

銳傳媒/曾建元 2024.07.09 06:47

 

2024年度上海合作組織第24屆元首理事會會議,7月4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今年會議最受國際關切的,是白俄羅斯入會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會面。本屆上合峰會通過了《阿斯塔納宣言》( Astana declaration ),宣示將強化會員國間的合作。版圖擴張的上合組織,在當今全球新冷戰格局下,將扮演何等角色,以及其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戰略調整的影響,倒值得吾人關注。

2021年7月12日,普丁發表〈論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On the Historical Unity of Russians and Ukrainians)專文,為俄國入侵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辯護。在這一篇訴諸俄羅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章中,俄國論證歷史上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是三位一體的俄羅斯民族,俄國基於對於俄羅斯歷史文化的使命感,不容許烏克蘭脫離控制。針對俄烏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則曾於2023年2月24日俄烏戰爭一週年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聲明12項,雖然首揭「尊重各國主權」,主張「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切實保障」,次言「摒棄冷戰思維」,而暗批俄國侵略烏克蘭。但在美國重新定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戰略競爭對手而與日本合作促成印度太平洋戰略架構,加上俄烏衝突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勢力實質東擴而形成全球新冷戰格局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國兩大區域強權感到來自歐美民主國家全球圍堵的壓力,也就越走越近。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俄烏之間態度極其曖昧,事實上,提供了俄國相當的後勤援助,也就與烏克蘭越走越遠,視其為西方陣營的代理人。

[caption id="attachment_70619" align="alignnone" width="1880"] 2024年度上海合作組織第24屆元首理事會會議,7月4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圖/俄羅斯總統府網站[/caption]

上合組織原來是為了穩定中亞各個前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國家在獨立之後的區域和平環境而創立者,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此為平台,逐步恢復清代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俄國侵略烏克蘭,中亞前蘇聯國家自然感到唇亡齒寒而不是滋味。中華人民共和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設定,就是要以中亞為中心,橋接歐亞大陸,向西拓展經濟版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亞的用心經營,還有另一層目的,即拉攏這些突厥民族國家執政當局,牽制它們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以維吾爾族為首的各個少數民族自由運動的關係,以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架空當地民族區域自治的黨國體制統治。上合組織由中亞向南亞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拓展版圖,同樣有牽制西藏的用意,特別是西藏有流亡政府設立在印度,印度並招募藏人組成高山特種部隊守護藏印邊界。

俄國深陷戰爭泥淖,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舉西擴中亞的天賜良機,美國主導印太經濟架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展開小院高牆的科技與經濟圍堵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降低美國市場影響的替代方案之一,就是開拓中亞市場,而輻射向以俄國為中心的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前蘇聯國家和周邊各國,況俄國提出了建構大歐亞夥伴關係主張,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和參與,是不可能真正實現的。伊朗去年入會時倡議去美元化,本屆會議並未對此達成結論,但可以想見,一旦去美元化,替代的國際計價貨幣,將會是人民幣。《阿斯塔納宣言》有探討到電子商務、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普及問題,這些都是中華人共和國發展地相當成熟的領域。

[caption id="attachment_70620" align="alignnone" width="1880"] 白俄羅斯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圖/俄羅斯總統府網站[/caption]

近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威權黨國體制已進化為電子數位極權主義,在新疆和西藏進行網格化的社會監控管理,確實在維護社會與政治穩定上收到相當的效果。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副主席伊利夏提近日接受美國之音訪問,便坦言上合組織成立後,確實壓抑了中亞各國境內各個維吾爾民族運動的發展。對此,伊利夏提認為俄國為了平衡中華人民共和國勢力,而將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國拉進上合組織後,組織擴大,將使達成協議和維持共同價值更為困難。印度認同西方民主國家,又為印太戰略架構成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邊界矛盾,長期庇護流亡西藏,只要印度不退出上合,就會監督上合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政策不會質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鎮壓中國民族和民主運動的打手。

臺灣遠在海上,與中亞陸路國家鮮少往來,在上合國家中,因反對俄國侵略烏克蘭,而與俄國關係冷卻,但也因新南向政策扣合新冷戰下的印太架構,而與印度關係急速上升。新冷戰的驅動,使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國形成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也就使臺灣在東亞大陸邊緣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而被深深鑲嵌在新的國際格局當中。臺灣憑藉新冷戰恢復了在冷戰時期的國際角色,作為高科技產業研發與生產重鎮,同時又為國際發展對中關係的避風港,而造就了實質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推向中亞,如果意味著遠離海洋,與自由貿易世界產業脫鉤,對其改革開放半世紀以來累積的國力和國際友善環境,將是嚴重打擊。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被視為是支持俄國恢復霸權的幫兇,而與俄國被視同破壞全球秩序的新的軸心國。若是如此,則未來中國復甦的機會就要靠同文同種的臺灣。臺灣反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民主世界修好的活眼。在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已經下沉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眼光的政治家不能殺雞取卵,繼續孤立和打壓臺灣,使臺灣離心離德,從而消滅了中國自身借助臺灣力量繼續壯大和文明進化的希望。

(民國113年7月6日凌晨臺北晴園)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