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顏色過於鮮豔,甚至有點假,你敢吃這類食物嗎?近1年來,爆發多起食安風暴,部分民眾不太敢外出用餐,對食用色素也多有疑慮。食藥署提醒,民眾應優先選購外觀顏色自然的食品,少買顏色太過鮮豔、價格過低的食物,多吃原形食物,保持均衡飲食。
食用色素有分人工與天然 國內品項常用有哪些?
「食用色素」就是食物的著色材料,讓食物顏色更鮮豔、豐富,提升食慾,增添感官享受。一般可以粗分為「人工」和「天然」等2大部分,天然食用色素其來已久,來源非常廣泛,包括植物色素、動物色素、維生素色素和焦糖色素等,多取自於自然,透過物理方法提取精製而成。
至於「人工色素」,約至20世紀才出現,漸漸大量被使用,在許多食品外包裝標示上均可發現人工色素的蹤跡。
依照國內規定,目前准用的食用色素分為2大類,1類為將煤焦油蒸餾、硫化及硝化經加工處理分離出可食用色素,常見為紅色6號、紅色7號、紅色40號、黃色4號、黃色5號、綠色3號、藍色1號及藍色2號,共8種法定人工色素。另1類是人工合成存在天然中的色素,如B-胡蘿蔔素、葉黃素、核黃素(維生素B2)等。
色素吃太多影響健康? 美國報告:具致癌風險
林口長庚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食用色素」的安全性,截至目前為止,一直都具有爭議性。例如,一份發表於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動物研究發現 ,小鼠長期接觸「紅色40號」的人工色素成份,容易誘發輕微大腸炎。美國公益科學中心1份報告也指出,人工色素不僅有致癌風險,也可能提高兒童過動及過敏風險。
不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為,截至目前為止,尚無研究可證實,人工色素為誘發兒童過動、過敏等問題的凶手,部分孩童攝取人工色素,出現過敏反應,這是個人體質問題,和色素本身無關。
食藥署表示,我國對於食用色素的審核相當嚴格,在考量國人飲食習慣、健康風險等情況,審慎評估後訂定,只要業者依使用限量規定合法添加食用色素,不至於危害健康。
顏宗海強調,不少動物實驗顯示,人工色素增加大腸炎風險,但是否對人體產生同等影響,則需要更多研究佐證。由於人工色素種類眾多,使用廣泛,建議民眾均衡攝取各種食物來源,降低風險。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護腎8守則!國健署推動腎病識能 全台逾4百家診所加入
▸熱傷害以中暑最致命!中暑分陽暑和陰暑 中醫緩解有方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