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讓同理心更精準發揮!心理師指3方法,拉近彼此的距離!

今健康/今健康 2024.07.05 13:16

「同理心」可讓人與人的交流更有溫度,運用得宜不僅有助關懷身邊親友,甚至在社會上也能知己知彼、如魚得水。如何準確運用同理心?有哪些話常見容易踩雷?還有什麼需要留意的?立翎心理諮商所郭禺廷諮商心理師深入探討。

什麼是同理心?
具有哪些正面影響?

什麼是同理心?
郭禺廷心理師表示,同理心以第一人稱來看,是一種「站到對方的位子,理解對方的想法」的心境。可化為行動,於對方呈現感受。趨近於「設身處地」或「換位思考」,將自己的立場帶進對方的立場思考。

每個人的感受都是重要的:
每個人都是生命的個體,每個人的感受都是重要的,各種經驗、感受、想法、思維都會有所不同,不同的個體交流就會需要理解。同理心能讓彼此更加靠近、便能產生交集,雖然未必能解決的了事情,但人被理解了,感受、想法、行為都可能出現許多改變。

舉例:當憤怒的原因被理解。
例如各種不好的選擇,常見行動之下的憤怒或失望往往出自於悲傷,因為沒有被理解、感受被埋沒,因此而建立起防衛、甚至一意孤行、先下手為強的進行肢體或語言攻擊。

舉例:關係裂縫、不好的選擇。
很多家庭紛爭、感情破碎,其實往往也出自於「不被理解」,以至於例如「其他人比較理解我」。就連吵架也多是出自於心裡的聲音沒有被聽見而越講越大聲。

#郭禺廷 #立翎心理諮商所 #同理心 #同理 #理解 #界線 #課題分離

你的同理未必是對方的同理。
心理師指關鍵「落差經驗」。

落差經驗&同理落差:
同理心雖然重要,不過很多時候未必能「精準運用」,明明自己正在同理了,但對方卻不覺得,甚至越吵越大聲、手段越來越激烈。

郭禺廷心理師表示,這往往出自於「落差經驗」,除了兩人當前的狀態不同,每個人經驗不同,感受、想法、思維、理解能力也都會有所不同,對同理的認知也會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若再用人們常見以自己的立場和經驗來衡量對方的立場,如同拉著別人進入自己的領域。這將會形成「同理落差」,也就會自己覺得正在同理,但對方不覺得。

常見傾聽者對話中8地雷:

1.不斷的下指導棋、講故事。
忽略對方根本不會想被指導、聽故事。

2.「沒事啦,這又沒什麼」
像是對方的事情不值一提。

3.「我比你更慘/還有人比你更慘。」
像是對方的事情不值一提。

4.「你是不是XXXXX呀?」
具有質疑、侵略性。

5.「為什麼?」
單單的為什麼,易具有質疑、侵略性。

6.「沒有/不是/你那樣不對…」的開頭。
讓人感覺否定、你說的才都是對的。

7.「重點不在這吧?/你搞錯重點。」
讓人感覺否定。每個人的想法、著眼點都不同。

8.「你說,我在聽。」邊做其他事。
讓人感覺沒當作一回事。

#郭禺廷 #立翎心理諮商所 #同理心 #同理 #理解 #界線 #課題分離

讓同理心更精準地發揮!
3方法更拉近彼此的距離。

郭禺廷心理師表示,其實很多時候對方需要的只是能被理解,未必是方法。而方法也多是得要當事人自己尋找才有辦法適合自己。有的時候對方開口說出來的感覺,也才會意識到有這樣的想法。

傾聽:收集資訊
想要準確的運用同理心,也讓對方感覺到被理解,關鍵在於收集資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聽對方怎麼說,而不是用猜的,不下評論、不下定論。這也會比不斷給予建議,或是說些不著邊際的安慰來的更好。

引導:讓對方說更多
當然,也可能遇到對方不知道要說什麼、混亂等等的情況。這時候需要的就會是引導,鼓勵對方、幫助對方說更多,例如「怎麼囉?發生什麼事了?」、「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嗎?」、「是因為XXX嗎?還是XXX?」。資訊收集越多也會越能理解對方的處境。

反饋:確認資訊、傳達理解
適時的給予反饋,例如確認「剛剛聽你說的,那重點是不是在XXX?」,或由衷表達自己能理解那個處境「我懂,那個XXX的感覺很糟糕,我之前也遇過。」或「這感覺好不舒服喔。」。雖說可能會說點自己的事表達曾經體驗,但切記別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自己的故事,更別開始下指導棋。

讓自己輸入大於輸出:
在對方的想法輸入於自己、而自己減少輸出的狀態下,便有利確實能同理。例如重要的人難過、自己確實也難過,也更能理解對方正在難過什麼,背後藏著哪些事情,避免樹立起防禦,甚至演變成爭吵。

#郭禺廷 #立翎心理諮商所 #同理心 #同理 #理解 #界線 #課題分離

當同理的事件與自己有關?
雙方在交流、都需被同理?

有時也會遇到對方述說的事情正與自己有關,此時傾聽者也會有自己的感受、需要被同理。郭禺廷心理師表示,以吵架來看,我們無法要求對方、只能身體力行,可如前述先聽對方怎麼說,也請對方聽自己說,讓彼此都試著理解對方。若對方不願意、沒意願,接著可以考量其他做法。

別讓同理心被情勒、內耗。
2重點:劃好界線、課題分離!

同理心的各情況及消耗:
郭禺廷心理師表示,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同理其實往往很消耗能量,即便是自己關心的事。可能遇到對方沉浸在同樣情境中、不斷散發負面能量、始終認為不被理解等。有時還可能遇到「傾聽,對方嫌回應少;多說,對方又覺得沒同理」的窘境。

劃好界線、課題分離:
郭禺廷心理師建議,這除了需要劃好各關係的界線,在已經試著理解對方了,也用了更確實的方法了,課題分離之下「彼此尊重各自的想法和行為,並各自負責」回歸自我、衷於自我。

接下來呢? 
接下來可以是找個時間再聊,可以是遠離,也可以是鼓勵對方多與其他朋友們交流想法,狀態良好的情況下也可以就這麼一直聽對方說。不論如何避免內耗,也別讓道德綁架或情緒勒索。若真的發現內耗開始,建議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緩解壓力。

了解同理心及運作方式,也明白傾聽時常見遇到的地雷,並且也妥善的照顧好自己,如此便能更有效地顧好自己也同理他人。

#郭禺廷 #立翎心理諮商所 #同理心 #同理 #理解 #界線 #課題分離

《延伸閱讀》

.學會課題分離生活更自在!心理師教3原則,別什麼事都背在身上。

.所有關係都該有良好界線。心理師教3招劃線,避免招致混亂!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