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郵報/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暮匠》紀錄片拍下了這位國寶級工匠堅持大半輩子的職人精神,也順帶將台北河道歷史演進的縮影呈現在觀眾眼前,展現出深刻的文化力量。台北文創支持傳統工藝的紀錄傳承,將安排於二十九日、三十日兩天,在一樓文化廣場舉辦《暮匠》紀錄片戶外特映活動,特別邀請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城隍爺、城隍夫人、和月下老人駐駕台北文創,和大家一起欣賞這部珍貴的紀錄影片,現場也同步展出了阿正師在影片中親手打造出來的木造龍舟。
霞海城隍廟眾神抵達台北文創廣場,一些提前收到消息的民眾早已等在現場迎接,不知情的遊客看到城隍爺和夫人、月老蒞臨則是又驚又喜,紛紛把握難得的機會參拜祈求諸事平安、家庭幸福,單身男女更不忘拜託月下老人幫忙牽紅線,影片開映前,更出動了霞海城隍廟陣頭表演,替為期兩天的特映會助陣造勢。
台北文創總經理劉麗惠表示,台灣有許多傳統工藝匠師一輩子只堅持做好一件事,為了把這件事做到極致,他們會專注於每一個細節,追求完美不輕易妥協,阿正師就是代表人物之一,「《暮匠》紀錄片說出了阿正師的故事,也因為這部影片,手工木作龍舟工藝被以另一種形式保存了下來,讓未來的世代有機會認識了解,台北文創也很榮幸能為這份功德盡一點心力。」
紀錄片幕後推手-旭源營造董事長朱東輝表示,現年83歲的阿正師,是台灣國寶級的龍舟師傅,許多和龍舟製作相關的複雜規格及尺寸,都存在於他的腦海裡,需要仰賴其出類拔萃的技術和經驗來傳承,「在打造龍舟的過程中,阿正師除了親自南下嘉義挑選木材,還為了尋找一個特殊的螺絲繞遍了大台北,最後在蘇澳漁港附近找到一家可以鑄造這款螺絲的鐵工廠,這種對小地方的要求和堅持,正是台灣工匠一脈相傳的職人精神。」
「我們紀錄的是一件正在慢慢消失的東西。」《暮匠》紀錄片導演林佳儒說,紀錄片的骨幹雖然是龍舟的製作過程,但真正有血有肉的是阿正師和周遭人們說出來的故事,「對阿正師來說,造船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工藝,而是一門從十八歲就開始學的糊口技術,他經歷過台北河運最輝煌繁榮的時代,他也很清楚當下的時刻,這個行業已不再被需要而面臨淘汰,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用影片和文字,讓阿正師的龍舟生命可以繼續延續下去。」
策劃團隊「雙十公園OCT10BER」創辦人王志雄也感嘆,木作龍舟帶有無可取代的手感溫度,但相關工藝在台灣幾乎沒有文獻紀錄,「這塊文化領域是空白的,那我們就透過紀錄片把這個空缺補上。」
原始新聞來源 6/29-6/30霞海城隍及夫人、月老駐駕台北文創 陣頭導護 台灣首部龍舟紀錄片《暮匠》 戶外特映 臺灣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