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戀舊喜新/新樂軒北管四點睛古物修復成果展 在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

亞太新聞網/ 2024.06.29 17:38

▲「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舉辦「戀舊喜新:新樂軒北管四點睛古物修復成果展」開幕典禮。(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學者李建緯教授今(29)日在「戀舊喜新:新樂軒北管四點睛古物修復成果展」開幕典禮中讚稱新樂軒北管四點睛古物修復過程,是臺灣古物類文化資產中少數能結合調研、展示、修護串連一起,最重要關鍵是楊金土主委與王靜秋執行長利用公私資源,將每一分資源發揮到最大效應,是臺灣文物研究從前端雕研到指定後的展示與修護,所提供的新典範,鼓勵大家到文物館參觀。


▲莊竣傑謹慎的執行北管四點睛古物修復工作。(圖/記者蔣彤雲攝) 

新竹市市定古蹟長和宮附設的「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今日上午舉辦「戀舊喜新:新樂軒北管四點睛古物修復成果展」開幕典禮,典禮由長和宮主委楊金土主持,行政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張祐創主任秘書、立法委員鄭正鈐、新竹市文化局長王翔郁、市議員劉康彥、市議員鄭慶欽,及簡榮聰、李建緯、吳盈君、林仁政等多位專家學者出席,計有各屆人士180餘人參與。並有早年雕造新樂軒四點睛藝師的後代子孫到場,會場溫馨。

新竹市市定古蹟長和宮主委楊金土今日在「戀舊喜新:新樂軒北管四點睛古物修復成果展」開幕典禮表示,文化資產是全民公共財,保存技術的傳習與推廣是展覽目標,希望藉由執行古物修復,為古物類文化資產盡社會責任,也為有形的古物及無形的傳統鑿花工藝留下珍貴檔案。

日治時期新樂軒彩牌、鼓架設計者蕭清乞之子,今年已98歲高齡的中華民國燈藝師蕭在淦亦蒞臨會場,當他看到文物館內過去軒社的傢俬均完整保存,既驚訝又欣喜,他還記得托燈上的紗燈便是出自他的手藝。

雕製四點睛的唐山司黃連吉的三位孫子都到場,其中黃麟鳴深得祖父真傳,是位傑出的鳥類標本木雕藝師並提供維妙維肖的紅胸啄畫鳥到現場,在場無不讚嘆精巧的工藝。

立委鄭正鈐致詞表示,現在大家提到新竹必稱科技、人工智慧,但新竹原有的文化底蘊,傳統工藝文化藝術的保存,更是可長可久,幸有長和宮願意投注資源保存。

當過文物館一日導覽員的新竹市議員劉康彥深感在這個追求AIxIOT的世代,尤其在這座半導體產業為首的科技城市,感謝有像長和宮楊金土主委各界先進、專家,不間斷地為保留竹塹城歷史而貢獻。


▲莊竣傑說明修復工作中最困難的部分。  (圖/記者蔣彤雲攝)

文物修復師莊竣傑全程執行北管四點睛古物修復工作,他說修復工作中最困難的部分是許多古物已被蟲蛀,所以結構鬆散,如何維護其結構的穩定和安全非常重要,維持結構安全下使用的材料較特別,不能用傳統的三秒膠填好填滿,必須採用可再操作性的材料,要給未來一個機會,所以材料上的選擇尤其謹慎。

完整參與新樂軒四點睛文物指定保存及修復的古物界學者李建緯教授稱讚這是臺灣古物類文化資產中少數能結合調研、展示、修護串連一起,最重要關鍵是楊金土主委與王靜秋執行長,利用公私資源,將每一分資源發揮到最大效應,表示這次臺灣文物研究從前端雕研到指定後的展示與修護,所提供的新典範,鼓勵大家到文物館來參觀。

新樂軒北管四點睛構件修復計畫,由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蔡雅蕙博士主持,在修復師莊竣傑與新竹市傳統鑿花技術保存者蔡楊吉藝師的通力合作下,以新技術修復舊物件,以舊的工藝仿作新構件,共同成就特殊精湛的木器之美,完整呈現古物舊貌,更能提升鑑賞價值,使文物參觀者得以親近欣賞木雕工藝的生動與精美,並領略傳統戲曲的熱情與活力。

修復計畫主持人蔡雅蕙博士表示,古物修復完成後就看不到之前的樣子,因此完整記錄非常重要,展覽便是呈現古物修復過程,公開分享我們的作法,與古物修復專業者交流,並增進一般民眾文資保存的知識。


▲專家學者對於以新技術修復舊物件,共同成就特殊精湛的木器之美嘖嘖稱奇。   (圖/記者蔣彤雲攝) 

主委楊金土表示,文化資產乃全民公共財,保存技術的傳習與推廣是展覽目標,希望藉由執行古物修復,為古物類文化資產所盡的一份社會責任,為有形的古物及無形的傳統鑿花工藝留下珍貴檔案,深耕大眾的古物類文化資產保存意識。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展覽地點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地址新竹市北門街135號 金長和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3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