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貧血別輕忽!醫揭7種腸胃疾病易引發「缺鐵性貧血」

粉健康/ 2024.06.28 15:54

國內有貧血問題的人數比例相當高,除了一般常見的缺血因素外,腸胃疾病也是導致貧血的原因之一,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就在臉書發文分享,一名年紀較長的病患過去就因為胃炎問題就診過,最近卻突然開始莫名出現貧血及頭暈的症狀,直到至診所進行內視鏡檢查後才發現有胃潰瘍,甚至在腸道中發現了好幾個不同大小的大腸息肉,所幸這些腺瘤及早被切除,否則很可能會轉變成大腸癌。

圖/擷取自FREEPIK

很多人認為貧血對身體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若是突然出現的缺鐵性貧血,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腸胃疾病引起的慢性血液流失問題,而對於貧血和胃腸之間的關係,鄭泓志醫師也提出以下7種會引發缺鐵性貧血的腸胃疾病:

1️.息肉:大、小腸息肉會導致慢性出血,進而引發缺鐵性貧血。

2️.痔瘡:痔瘡可能造成慢性或間歇性出血,導致鐵質損失而引起缺鐵性貧血。

3️.乳糜瀉:患有此病的族群在攝入含麩質的食物後,小腸黏膜會受損,並影響鐵質吸收,長期下來就可能會演變成缺鐵性貧血。

4️.胃炎:胃炎會破壞胃壁細胞,導致胃酸分泌不足或缺乏,可能會影響口服鐵劑的吸收,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5️.潰瘍:無論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都可能引起慢性出血,是缺鐵性貧血的常見原因之一。

6️.大腸癌:在更年期後婦女和一般男性的缺鐵性貧血患者中,有8.9%是大腸癌導致,這也是引發缺鐵性貧血的主因。

7️.胃癌:會使胃黏膜損傷並引起慢性出血,而胃癌相關病變也會影響鐵質吸收,在更年期後婦女和一般男性的缺鐵性貧血患者中,有2%是胃癌等上消化道腫瘤導致。

鄭泓志醫師強調,對缺鐵性貧血患者來說,進行全面的胃腸道檢查非常關鍵,可以透過上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檢測、血清學檢測等方式來進行檢測,這些方式不僅可以找出營養不良的原因,還能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胃腸疾病,進而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和預後,因此有相關症狀就要盡快就醫檢查及治療。

延伸閱讀

想吃肉可能是缺鐵了!醫教從「4嘴饞食物」看身體警訊

 

麵包也能吃出健康!醫揭澱粉迷思 吃對了穩血糖還助代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