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新利器 徐瑋襄:提供病人與醫生更多治療的選項

亞太新聞網/ 2024.06.27 15:20

▲ C弟弟治療前。(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徐瑋襄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台灣兒童最常見的慢性過敏性皮膚疾病,過去對於重度及極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除了固定塗抹類固醇藥膏外,只能用口服免疫抑制劑或是口服類固醇加以控制,隨著醫療科技進展,有愈來愈多種生物製劑問世,這些生物製劑能更精準的抑制疾病的發炎機轉,使治療效果更顯著,也給病人與醫生更多治療的選項。


▲C弟弟治療後。(圖/記者蔣彤雲攝)

14歲的C弟弟從小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每天皮膚癢到睡不著,全身遍布濕疹與抓痕,家長帶他去到很多診所就醫,但每次都是擦完藥後好一點,然後又很快復發,C弟弟也因為這樣變得心情低落、對治療不抱希望。

C弟弟後來到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小兒過敏風濕免疫科就診,接受口服藥物與照光治療,並在醫療團隊、C弟弟、家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申請到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杜避炎,經過規則治療後,C弟弟的皮膚病灶明顯改善,晚上終於可以好好睡覺,生活品質改善許多,也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徐瑋襄醫師說明,C弟弟剛至新竹臺大分院就診時,異位性皮膚炎狀況十分嚴重,全身至少30%的體表面積都有皮膚病灶,四肢尤為嚴重,關節處皮膚都長出厚厚的苔癬化病灶,表面還加上多處滲血滲液,屬於極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起初家長只希望拿藥、擦藥治療就好,不打算長期治療,經醫療團隊的解釋與努力溝通,家長才了解長期控制與追蹤的重要性,同意讓C弟弟接受長期且規則的治療。

徐瑋襄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台灣兒童最常見的慢性過敏性皮膚疾病,過去對於重度及極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除了固定塗抹類固醇藥膏外,只能用口服免疫抑制劑或是口服類固醇加以控制,既要擔心過度抑制免疫力,傷害肝腎功能,造成代謝異常等副作用,更深受其控制效果有限的困擾,隨著醫療科技進展,有愈來愈多種生物製劑問世,這些生物製劑能更精準的去抑制疾病的發炎機轉,使治療效果更顯著,也給病人與醫生更多治療的選項。

徐瑋襄醫師說明,目前健保署通過給付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針劑型生物製劑 (例如: 杜避炎),每兩周施予皮下注射,主要機轉是阻斷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相關發炎細胞激素(介白素4與介白素13),以達到治療皮膚病灶的作用。自今(113)年2月開始,健保署放寬杜避炎給付標準,從原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調整到6歲以上符合條件之兒童,預計將可以造福更多有需要的病童。

第二類:口服劑型生物製劑 (例如: 銳虎、喜繽果),需每日服用,主要機制是透過抑制Janus激酶以阻斷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炎反應傳遞鏈。目前健保署給付標準為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的兒童。

徐瑋襄醫師提醒,兩者相較於傳統的免疫抑制藥物,都能更有效改善皮膚濕疹與搔癢感,然而藥物都還是會有副作用,且每個人疾病狀況不同,適合的藥物也不盡相同,建議應找專業醫師諮詢與討論,才能讓疾病獲得安全有效的控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