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地震對老舊建築的影響與應對措施

商傳媒/[email protected] (商傳媒 SUN MEDIA) 2024.06.27 15:30
新聞圖片

台灣位於地震帶上,頻繁的地震對老舊建築物帶來諸多挑戰。台灣屋齡高、不耐震的老舊建築遍地可見,經內政部房屋稅籍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地區超過三十年的老屋更高達七成,對於這些危險不耐震的老屋如同和大地震賽跑。地震可能對未倒塌或老舊建物實上已或多或少造成結構體裂縫、龜裂或結構錯動,這不僅降低了建築的結構安全性,還可能引發嚴重的漏水問題,給居民帶來極大的困擾。

老舊房屋的不安全是在於早期設計法規與施工品質不夠完善,經過幾次強震使得居住在老屋內的民眾,對其居住安全增加不少疑慮。

安全建築是「設計」與「施工」都應同時兼具。當前的建築規劃設計已經達到一定水準,然而,僅有設計規範或耐震係數的提升是不夠的,為了確保「施工品質」能確實做到,施工品質的提升仍需要從施工環節入手。為此,「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推動的「Alfa Safe耐震系統工法」提供了一種更安全、更優化的施工方法,能有效解決傳統施工無法確保品質的困擾,確保達到設計者所設計標準。

對於都更危老重建項目,更應重視採用先進的施工技術,避免再次出現原老舊建築不耐震、漏水等類似問題,採用「Alfa Safe系統牆工法」進行施工,更可以確保鋼筋間距和厚度的精確定位與綁紮,從而有效提升牆體的防裂、防漏水性能,並延長建築的防水年限。

與其說地震造成人員傷亡,倒不如說,不安全的建築才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因,既然我們無法避免地震的發生,正在進行重建的民眾,必須意識到重建後的建築不只是將老舊建築翻新而已,既然有了重新建造的機會,更應朝向不再二次重建為目標,重視房子本身的結構安全品質。

台灣位於地震帶上,地震頻繁發生,使得建築物的抗震安全成為不容忽視的議題。未來,台灣在建築安全方面應如何應對地震挑戰,提升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全社會應共同關心建築物的安全問題,從個人家庭到公共建築,都應積極進行抗震檢查和改進措施。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在面對地震災害時,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建設一個更加安全、更加抗震的台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