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拘禁多名台人又「懲獨」 羅文嘉:中國恫嚇作法只會讓台灣人反感

上報/仇佩芬 2024.06.26 22:00

中國日前發佈「22條意見」,威脅以全球逮捕、終身追訴「懲治台獨」。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26日向對岸喊話,「22條意見」是一種威脅恐嚇,對兩岸正常交流將造成破壞與傷害;對岸若有意促進兩岸正向交流,應該減少用這種方式,否則只會讓台灣社會反感。

羅文嘉進一步指出,目前仍有多起國人遭中國留置、關押的案例,其他可能還有未通報者;對岸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法律體系,為人身安全考量,國人必須審慎評估是否前往。

上任不滿一個月的羅文嘉,26日親自主持海基會例行記者會。面對中國發佈「懲治台獨22條意見」,發動終身追懲及極刑等法律恫嚇,羅文嘉仍維持海基會在兩岸交流中扮演白臉的「人設」,表達與對岸恢復對話並促進兩岸交流等善意態度。

羅文嘉26日親主持海基會例行記者會。(仇佩芬攝)

對於「22條意見」對台灣民眾造成的威脅,羅文嘉則重申政府立場,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不具司法管轄權,兩岸應該透過正常交流化解分歧。羅文嘉強調,「22條意見」是一種威脅恐嚇,對兩岸正常交流不僅沒有幫助,更造成破壞與傷害;對岸若有意促進兩岸正向交流,應該減少使用這種方式,否則只會讓台灣社會反感。

羅文嘉進一步示警,「22條意見」包括終身追訴、全球逮捕,以及沒收台商財產等嚴峻刑罰,中方以威脅逼迫,主要目的是統戰。他表示,「22條意見」的部份條文仍有不確定性,而中國更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法律體系,目前仍有不少國人赴中國交流、經商、旅遊,海基會要提醒國人「小心為上」,注意人身安全,「若沒有必要不一定要去對岸」。

除了「22條意見」之外,中國也以「國家安全」為名施行多項法律,包括《反間諜法》、《對外關係法》、《愛國主義教育法》、《保守國家秘密法》等;今年7月1日起,中國國安機關更將展開新一波執法,將檢查民眾電子設備做為刑事犯罪證據,做為以間諜罪名逮捕或起訴之用。羅文嘉特別提醒,國人若前往中國,務必特別注意。

事實上,在這些法律施行前,近年已有多起國人遭中國留置、關押、判刑的通報案件;另外還可能存在未通報的案例。羅文嘉指出,除了李明哲、李孟居2人已返台,尚有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台灣民族黨副主席楊智淵、南台灣兩岸關係協會聯合會主席蔡金樹、前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施正屏、台籍人士鄭宇欽等人。

羅文嘉指出,海基會一直家屬保持聯繫,基於尊重家屬和個案當事人,不一定會對外發佈消息。他特別強調,「我們都不希望發生這種事,但發生了之後,海基會將盡量協助家屬面對、解決。(責任編輯:許雅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