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賴清德釋憲結果前不宜貿然行動 黃國昌:真把自己當太上皇?

品觀點/品觀點綜合編輯 2024.06.24 14:41

圖片:擷取自民眾黨臉書 總統賴清德24日上午首次發表就任後的敞廳談話,針對備受爭議、在野黨主導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宣布將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以及暫時處分。賴清德表示,立法院此次修法在審議程序引發社會高度疑慮,相關規定更對憲法權力分立和制衡原則造成危害風險。他強調反對的是「國會擴權」而非國會改革,立法院的調查權不能侵害司法權和監察權,更不可侵犯人民基本權利。

賴清德指出,此次修法將總統國情報告「義務化」、「即問即答化」,企圖改變台灣憲法對責任政治的設計,混淆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的制度。他呼籲在野黨,應尊重憲法的嚴肅性,在大法官尚未做出釋憲結果前不宜貿然採取行動。

對此,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召開記者會批評,沒辦法理解賴清德所言,質疑賴清德是真把自己當太上皇,認為自己講的話比大法官還沒做出的緊急處置更有憲法效力。國民黨立院黨團則質疑,賴清德公開稱國會改革法案違憲,是否認為自己是大法官?並質疑15名大法官都是民進黨政府提名,是否敢忤逆賴清德。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更在臉書抨擊,賴清德在釋憲記者會上公然表演違憲,才是中華民國憲政的災難。她強調在釋憲結果出爐前,總統應該遵循憲法機關運作,遵守三讀通過的法條,質問賴清德是否真把自己當成「土皇帝」,凌駕憲法、傷害司法機關權責。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賀德芬接受媒體採訪表示,總統具有被動解散國會的權力,若立法院三讀通過法案後被總統移送司法院大法官並宣告違憲,立法院卻執意維持原案,總統即可宣布解散國會。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林子儀則認為,國會擴權確實有違反權力分立的疑慮,賴清德聲請釋憲有其正當性,但也應尊重立法院職權。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近5成民眾贊成賴清德針對國會改革法案提出釋憲,但也有近4成反對。民進黨支持者有7成贊成釋憲,國民黨支持者則有6成反對。顯見此議題在台灣社會引發嚴重分歧。

各界人士多認為,大法官就國會改革法案做出的釋憲結果,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台灣政局發展的關鍵變數。朝野互動、總統與立法院的權力消長、以及民眾對政治人物的觀感都可能隨之產生變化。學者呼籲,無論結果如何,各方都應以理性溝通取代對立對抗,以維護台灣民主憲政的穩定發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