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翻轉教育實踐 海博教育協會帶動國中生突破課本框架

台灣產經新聞網/臺中市海博教育文化協會 2024.06.18 00:00

▲學生們在分組討論中積極參與,深入探討自我認識及生命的意義。(圖/海博教育文化協會)

在台灣,教育改革始一直是敏感且具爭議的議題。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深深根植於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學生從小被迫背誦大量知識,卻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和實際探究的機會。近日,海博教育文化協會在龍井國中推行的翻轉教育邏輯思考工作坊,為台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台灣的教育制度過度偏重於應試,學生需要記住海量的數據和公式,以應對各類考試。然而,這種教育模式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他們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往往無法靈活應對,缺乏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 在高壓的學習環境下,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的好奇心,他們的思維受限於教科書的範疇,難以突破固定框架,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林世其,海博教育文化協會創辦人,談到這次龍井國中推行的邏輯思考工作坊表示:「我們希望透過課程設計,打破學生們的思考局限。在這次課程,看到了學弟妹們的顯著轉變,被鼓勵去質疑日常生活中的常識,反思自身的價值與定位。」期間,學生們提出「什麼是為什麼?」,從哲學的角度思考事物的本質,、「知道自己是哪一種人嗎?」、「找工作需要學歷才能成功嗎?」這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自我認識和探索。如同按下開關,第二天的小組討論同學們進一步提出對生命存在的質疑與討論。

▲翻轉課堂中,學生們積極參與邏輯思考對話,展現出對新知的好奇心。他們踴躍提問,同時認真聆聽同學的觀點,共同探索學習的深度。(圖/海博教育文化協會)

學生們表示,「我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透過這些思考問題,他們重新找到了學習的熱情。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逐漸轉變為積極參與對話的主體。學生們學會了放慢腳步,深思熟慮,不再僅僅依賴大眾認知的「標準答案」,而是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

龍井國中國立民校長提到:對學生來講,這是一段很特別的學習經歷,相信對他們學習歷程的改變一定有所助益,感謝能夠有這個機會,提供給孩子們在國中三年最後階段,有一段很特別的學習經歷和收獲。

此次活動的成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牛耳文教基金會、中龍鋼鐵、守葳美學、金緯教育基金會、晨悅健檢和誼冠鋼品等贊助單位的鼎力支持,為活動提供了強大的資源,讓邏輯思考課程得以逐步實現翻轉教育。

▲海博教育文化協會創辦人林世其(右)代表金緯教育基金會,向龍井國中國立民校長(左)致贈活動贊助金,支持教育創新活動。(圖/海博教育文化協會)

林世其對於未來的期待充滿希望:「我們期待這種教育模式能夠影響更多學校,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他相信,透過持續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翻轉教育可以在台灣各地廣泛推廣,不僅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未來人才。

翻轉教育的實踐和推廣,為台灣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是一場關乎未來的教育革命,希望讓每個學生都能自由思考,無門檻地探索自己的潛能。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培養出能夠在面對未來挑戰時從容應對、開創自己道路的下一代。

▲海博教育文化協會創辦人、龍井國中校長、講師以及學生們在課程結束後歡笑合影,感謝牛耳文教基金會、中龍鋼鐵、守葳美學、金緯教育基金會、晨悅健檢和誼冠鋼品等贊助單位的鼎力支持。(圖/海博教育文化協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