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全臺廚餘年堆萬座101 營養午餐為最大宗

客家電視台/胡吰誌 徐榮駿 臺北 2024.06.17 12:27
學校裡的營養午餐,真的美味又營養嗎,環保署統計臺灣每年產生62萬噸廚餘,相當於堆滿1萬座臺北101大樓,尤其營養午餐更是廚餘來源最大宗,目前除了從食材源頭、烹調過程,和惜食教育做起,民間團體因此呼籲應加速制定「營養午餐專法」。 有菜、有肉、有水果,學校營養午餐營養滿分,卻不一定符合學生胃口,很多時候原封不動直接整桶倒掉。 記者 胡吰誌:「記者今天來到了臺北市一間國小裡,可以看到其實在我旁邊,都是滿滿的營養午餐,像是今天這間小學就要準備,大約超過2千人份,不過每間學校(目前)都有簽約,(每餐)都可能需要多準備1%至3%的量,讓學童吃飽飽,不過近期就有最新統計出爐,可能造成『剩食浪費』的問題。」 民進黨立委 陳培瑜:「其實1%到3%在很多偏鄉學校,其實孩子們帶回去,真的就還滿剛好的,所以也許在都會地區,或者是沒有這麼多需求,要帶回去的地方,我們也許可以做調整,那我相信都還有討論跟調整的空間。」 民眾黨立委 吳春城:「我們不能讓能吃的孩子吃不夠,能夠吃足了,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廚餘好像太多,所以當然在第一線這些,還是要怎麼樣去預測跟控制。」 食農教育、廚餘減量,這幾年各地政府不斷推動,尤其看到校園營養午餐「可觀」的剩食量,除了調整學生不愛吃的菜色,民間團體也呼籲中央盡速制定,營養午餐專法。 教育部次長 張廖萬堅:「人力配置還有這個資源的投入,都要有相當的準備,教育部我們一起來努力促成,一個適合臺灣的學童,來安全運用餐點的這個營養午餐專法。」 民進黨立委 陳培瑜:「我覺得營養午餐專法當然有它的必要,因為現在各縣市,22個縣市政府教育局,相關的法制、相關的規定、相關的收費,那沒有一致的做法,導致於每次出了食安的問題,或是大家覺得孩子們好像偏食很嚴重,肥胖很嚴重、糖尿病很嚴重,相關營養教育、食農教育,沒有放進校園裡頭,確實也讓很多家長跟老師很困擾。」 營養午餐的量如何精準準備,剩食殘留的問題,除了和國人飲食習慣有關,現行法規如何將廚餘後續利用,也都是專法預計討論的方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