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副刊/誰說讀古文沒趣?那是你沒放在大座標下讀出味道來

桃園電子報/ 2024.06.13 16:37
一篇篇古文是一場場啟蒙,端看你是否能掌握核心概念。圖:陳嘉英提供

《凝視古典美學》是出版的第一本書,那時候從沒想過這一步之後,會在時間裡走出長長的一條路,更沒料到從許多上岸的老師們口中得知這本書是通過教甄必備的密笈。

這一切都始於柯慶明老師的古典美學課。每周從台大季節容顏如畫更迭的感知,走向文學院典雅綠廊的跫音,就像穿越時空回到山中書院那樣帶著朝聖,懷著詩情。老師的性情亦儒亦俠,一篇篇古文在他或低眉慨歎或高亢激昂的朗誦,或繾綣悠吟或悠閒暢然的詮解中,蔓生為逸興遄飛的聲情哲思。

一篇篇古文是一場場啟蒙,屈原孤臣孽子的處境導致自我生命的獨特性的醒覺,對文明與社會本質的反省、秋夜潯陽江頭琵琶女與白居易的琵琶聲哩,傳遞的是相互救贖的肯定。柳宗元尋找自我的永州八記、水月無邊簫聲怨慕悲哀的赤壁賦、岳陽樓記中展現的仁者格局、亭台樓閣另類的遊觀美學與生命省察……這些嶄新而深邃的論述品題,既凸顯古文美感特質的「境界」,又同時跨越意識「境界」的視野。老師在課堂間涵泳千年,遊涉古今的示範,讓我們明白「古」「今」並不是二元對立的高牆,而是接連無間斷的二者,以共通議題的橫跨翱翔。

老師學養深厚的「士大夫」典範,和那些在文章裡活著的個人意識、理想情志,以及回歸現象本身,回歸作品與歷代的品評,探究文學本質的態度,深深影響我的國文教學,開啟這一路野人獻曝的獨樂眾樂之馳逐反省。

輾轉經年,老師遠去,國文課本選錄的古文從四十篇、三十篇,到十五篇,在全球化趨向同質共存跨領域的新課綱下,被視為時代遺留下來的古文在無法抗拒的潮流下萎縮消失。

想起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的一段敘述:「智者爺爺返鄉時,帶著三箱手稿,車站驗票員要把三箱手稿當貨物運送,智者爺爺用迦太基語痛斥他們一頓之後,驗票員終於答應讓三箱手稿跟他一起留在旅客車箱。這智者爺爺還說:『等到人類旅行搭頭等艙,文學卻得待在貨運車箱的那天來臨,這個世界就完蛋了。』」

這樣的控訴諷刺地擊中當下,我們如何挽此狂瀾?

原來,柯老師早已在《中國文學的美感》的序裡告訴我們,人文學是以各自的語言、文化以及固有歷史為根基,寫下讀經典的想法,召喚精神契合的友朋們攀談,慢慢欣賞「宮牆之美,百官之富」。是以,承當年在美學課上的感動,時移事異下的教學氛圍與期待,試圖從文學、史學整理詮釋十五篇古文豐富繽紛的內涵,期能藉這有限的古文一方面還原作者精誠的才情,恢宏的氣度,觀照文學的深度與廣度;另方面透過整個社會時代,體認同時存在的文化制度,相互影響的思想性格,進而理解高度文化修養的敏銳心靈,對於時代社會之病癥的痛切反省,和自我擔負的使命感,於顛仆人世執著實踐的價值。

於是,年輕的學子將發現十五篇古文其實不僅是十五位名垂千古的作家,而是那個朝代的DNA;置於歷史長河文明發展的視域時,那架構清晰內容深邃的十五篇所碰撞的許多重要議題,是百年後的當代,我們依然困在其中的生活。順著文史流動的河流,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你也將在這些倒影裡與某個時候的自己相遇。

如果你是「顏控」,絕對會喜歡上細緻優雅,質感精煉的〈赤壁賦〉,憧憬與曹操橫槊賦詩,慷慨高唱短歌行,舉杯致敬照見英雄才子的無邊水月。

如果你是「學控」,暗夜讀〈項脊軒志〉時,或許會心疑惑歸有光為什麼一輩子都在考科舉。那麼你務必走入富裕的明代,受辱的書生背景,就會明白他如何憑藉自我「圓滿實現」,確認人的本質和存在的意義。當你看見一個纏小腳的女人靠自己爭地位走入大歷史時,將恍然〈畫菊自序〉所透露的心志,是因為有古典與現代教育所致,日治維新社會所支撐。

如果你是「史控」,絕對熟悉王子復仇VS國際談判定海神針,燭之武如何在天子無能,生靈塗炭的春秋,鼓巧舌之簧四兩撥千金,把壞牌打成好牌;也深知一道逐客令,是因為金牌推銷員think different的世界觀,而緊急煞車,完成收拾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以大國思維的格局建立嶄新時代的開創之路。

如果你是「儒控」,怎能錯過自詡繼承道統的韓愈,罵老師、罵士大夫的內心小劇場背後,憤青的焦慮源與定位點。同時,讀罷蒲松齡假〈勞山道士〉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也要聽聽所處的康熙王朝,以擁抱科技,縱橫東西的前瞻視野所構築出的藝術文化。

如果你是「情控」,在感嘆〈鴻門宴〉劍拔弩張上場,卻以尿遁終結的二個帝王、感傷諸葛亮在風雲詭譎的三國,鞠躬盡瘁卻落得臨表涕泣、為充滿人格魅力虬髯客不得不出走而無奈惋惜時,千萬要轉向哲學、宗教思索纏繞中國人的天命觀,或許會釋然時也,運也,命也的緊箍咒下,英雄傲然活出的風采。

如果你是「政控」,自然不能錯過在黑暗中仰望星斗的〈大同與小康〉、族群共榮的〈勸和論〉、也不可不研究〈鹿港乘桴記〉裡的民族意識和殖民者建設的思維。

如果你是「遊控」,必然很羨慕因為失落,所以尋找,結果發現上了頭條新聞的〈桃花源記〉;若覺得晝伏夜出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的另類遊趣很酷,不妨有錢有閒就是要四處趴趴走的明代,你會驚訝的發現那時候的旅行團、跨域遊覽已經很夯了!

閱讀是讀者主動追求意義的過程,畢竟只有當與「生活」產生關聯時,「思想」才能發生意義。十五篇古文究竟是陳舊的與時代脫節的死文學,還是古人饋贈的生命禮物,幫我們橫渡萬丈迷津,足以與現代創新融合的經典,端看你是否能掌握核心概念,自大數據大歷史找到古今共通的頻率。

一個人的知識體系,就是他認知世界的藍圖,期待這本書能帶領你在拆解古文的互動中顯現意義,為未來埋下一顆彩蛋。

(本文為《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序,由作者授權刊登)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等。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副刊/誰說讀古文沒趣?那是你沒放在大座標下讀出味道來

延伸閱讀:

  1. 張氏宗親總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 張善政感謝卸任理事長貢獻
  2. 想選藥學、醫事相關科系還在猶豫?桃醫為你指點迷津
  3. 選前最後衝刺 賴香伶、黃國昌合體車掃
  4. 楊梅工廠火警空氣品質堪慮 桃衛局提醒民眾注意防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