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過敏「以毒攻毒」真的有效?哪些可行?如何良好改善?醫師解說!

今健康/今健康 2024.06.13 10:56

過敏日常相當常見,可能因素也非常多,大多數人會避開過敏原,也有人會試著接觸看看嘗試「以毒攻毒」,有些時候也可能真的必須接觸。種種情況需要注意什麼?國泰醫院風濕免疫科全以祖主任一一說明。

為何身體會出現過敏反應?
過敏原、症狀遠比想像多?

為何會過敏?
全以祖醫師表示,過敏之所以會發生,最主要就是在於體質以及過敏原刺激。當人體接觸到對自身而言為過敏原的物質,免疫系統就會釋放組織胺,然後出現過敏反應。例如接觸到灰塵刺激到免疫系統,進而打噴嚏、皮膚癢等等。

體內也會過敏?
不過過敏反應不單單僅限於皮膚、黏膜,其實全身上下都有可能發生,皮膚和黏膜只是因為接觸面積大又處於接觸外界的第一線,所以較為常見。其他像是有些人喝牛奶會形成「乳糖不耐症」引起腹瀉,這也是一種在於腸道的過敏現象。

溫度、情緒、精液也都可能引發過敏?
過敏原的種類其實非常非常廣泛,可如堅果、海鮮等食物;虎頭蜂、毒蛇等毒物;灰塵、塵螨等;貓毛、狗毛等動物毛;也有不少藥物會出現藥物過敏反應。環境濕度或溫度、情緒壓力等也可能引起過敏,像是洗完澡、天氣熱、長期壓力大等引起皮膚癢也不佔少數。也有人會對精液、保險套、塑膠手套等過敏。大致而言就看自己的身體會對什麼排斥。

過敏原也可能出現改變?
雖然較為少見,但過敏原隨年紀增長,確實也可能出現改變。也因為過敏原實在相當廣泛,上述也只是一小部分,因此過敏原檢測也多是以常見會接觸的為主。就連看診前詢問的「有沒有對藥物過敏」也僅能先從知道的進行評估。

嚴重過敏2情況可能致命:
過敏嚴重可能致命,情況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引發窒息,一種是全身性過敏。以前者來看就常見發生在例如吃到堅果、海鮮等,使得呼吸道腫脹阻塞引起窒息。後者則如虎頭蜂、毒蛇等有毒生物螫咬,使得全身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多重器官衰竭等。

#全以祖 #國泰醫院 #過敏 #降過敏 #過敏原 #以毒攻毒 #減敏療法 #藥物過敏

過敏「以毒攻毒」真的有效?
醫:能避則避,別輕易嘗試。

有風險,且未必有用。
面對過敏的困擾,許多人也會自行嘗試「以毒攻毒」,以接觸過敏原訓練免疫系統,藉此降低過敏反應。對此全以祖醫師表示,此方法雖然可行,但仍有可能存在風險。

像是很多人自小就接觸塵螨,也未必就起的了作用,而若是沒有拿捏好引起嚴重過敏,這也會有生命危險,因為就連常見的灰塵或塵螨,直接大量的接觸也是有可能引發窒息而喪命。

可考慮嘗試「減敏療法」:
從醫療來看,其實確實有「減敏療法」,和民眾認知「以毒攻毒」的直接面對過敏的方式有別,這是一種以低劑量的方式進行反覆刺激,讓當事人反覆出現小型的免疫反應,進而培養出「免疫耐受性」,讓身體習慣,然後逐漸增量。

此方法多用於孩童,例如改善過敏性鼻炎;成人因為效果有限較少使用,較多用於藥物過敏但卻無其他替代方案。療程視個人可能每日進行,會嚴格管控,包括監控過敏反應,若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就必須立刻予以抗過敏治療。

若真想「以毒攻毒」要謹慎評估:
提醒過敏原還是以避免為佳。若考慮嘗試減敏治療,務必在具有減敏治療經驗的合格醫院做好評估,與醫師討論是否有其必要?有無替代?風險多高?

像是堅果、海鮮等食物,已知會對自己帶來嚴重過敏平時就別輕易嘗試。如果已知對寵物毛髮有過敏反應但仍想飼養寵物的情況,宜與醫師進一步討論可能的過敏反應控制,以策安全。

過敏可以到哪些科別檢查?
如果出現過敏反應就得謹慎觀察,嚴重過敏反應立即急診。若是早已長期接觸過敏原,也確實長期的出現過敏反應形成慢性過敏,又或者出現慢性過敏但又不知道過敏原為何,成人可至風濕免疫科進行檢查,小朋友可至兒科或兒童風濕免疫科,或依症狀至相關科別,如皮膚科、耳鼻喉科、胸腔科等。

#全以祖 #國泰醫院 #過敏 #降過敏 #過敏原 #以毒攻毒 #減敏療法 #藥物過敏

日常良好生活助降過敏!
醫:有助維持免疫系統。

全以祖醫師也建議日常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多運動、多喝水、營養均衡、多吃蔬果等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物,維持良好的作息、充分睡眠、適度紓壓等,這些都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降低過敏機會。這些方式都會比直接接觸過敏原來的好。

就醫治療有助改善,也特別提醒,不論如何都應避免不明草藥、不明偏方等,那可能對身體而言也是新的過敏原,也可能直接造成身體危害。藥物治療過敏,不論是中藥或西藥都應遵循醫囑用藥,以策安全。

#全以祖 #國泰醫院 #過敏 #降過敏 #過敏原 #以毒攻毒 #減敏療法 #藥物過敏

《延伸閱讀》

.用吃的減少過敏發作!「降敏菜單」輕鬆吃,5大方向降過敏!

.過敏可以吃什麼舒緩?12種實證天然抗過敏食物大整理!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