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良善受害者信號」操控心理戰 當心跌落詐騙陷阱 

桃園電子報/ 2024.06.12 15:04

近年來,詐騙集團講究精準詐騙,甚至藉由網路交友平台、社群發送好友邀請,拉近距離,引誘民眾成為詐騙目標,並在建立情誼的過程中不斷對被害人散發「良善受害者信號」。

詐騙集團在建立情誼的過程中不斷對被害人散發「良善受害者信號」。圖:張老師提供

由於現代人滑手機的時間大大增加,使得有心人士利用網路這條捷徑,看中人性的好奇心、貪婪、恐懼、對未來的美好期待的情感憧憬行騙,加上社群網站的演算推薦,讓詐騙者能夠輕易接觸受害者並建立信任關係。「良善受害者信號」這一種心理操控手法,是藉由捏造虛假的個人檔案,吸引他人注意,接著以一個悲慘故事或狀況來引起對方的同情心和憐憫心理,詐騙者會讓人產生他是值得信任的價值感,並想盡辦法摒除全部的懷疑與不合理性,隨著加深交流,確認建立信任後,再以各種理由向受害者索取金錢或個人資料。研究顯示,人格特質具備高度同理感及責任心的人,原本這是一項優點,但也會因為對他人處境更能產生共鳴與理解,而掉入這種心理戰,難以分辨真偽而陷入詐騙陷阱。桃園「張老師」建議,當對方提出求助時,可以先觀察對方的動機是什麼?反思自我的價值觀又是什麼?對方是否言詞閃爍、行蹤閃躲、短時間內曝露過多個人的心情感受或生活瓶頸,這些都有助於釐清對方的真正意圖。

詐騙集團在建立情誼的過程中不斷對被害人散發「良善受害者信號」。圖:張老師提供

為了防止內心被愚弄、操控,桃園「張老師」呼籲要對主動接觸自己的不明來源人士保持警惕,避免隨意的相信陌生人提供的資訊,且在交友過程中,要謹慎核實對方的身份背景,不輕易透露個人敏感個資,如財務狀況、家庭與工作地址。若遇到無法判斷的情況,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保護自己、檢舉或向警方報案確認是否屬實。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良善受害者信號」操控心理戰 當心跌落詐騙陷阱 

延伸閱讀:

  1. 桃園第一座國際性會議中心完工 公共藝術同步亮相
  2. 桃園地稅局:150cc以下機車免徵使用牌照稅
  3. 楊梅警與桃園高中小學家長會長協會交流 強化青少年法治觀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