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缺乏照顧能力的失依兒少,經常帶有情緒不穩、發展遲緩、社交能力不佳等問題在身,社福團體認為,這些都可透過教育、長期陪伴和治療改善,不過即便是社會安全網2.0,已增加資源仍顯不足,呼籲各界能給予投入心力,幫助失依兒少。 「70年來承諾做孩子一輩子的家人。」 大手牽著小手,帶著失依兒少向前邁進,社福團體長期觀察,失依兒少原生家庭功能不全的原因,也因社會變遷隨之改變,從早期的家庭貧困,近代則轉為照顧者施暴、患毒癮等,新型態的社會問題。 「因為我們還滿多孩子,是有發展遲緩,需要去做早療,那我們會需要有人力去帶到醫院。」 根據社政單位統計,臺灣每年0到18歲的失依兒少,約4千到5千位,且大多有因疏於照料發展遲緩,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精神和健康問題,得透過早療、長期醫療,和心理的治療輔導,社福機構分享接手個案後,照顧上確實更加費心。 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 謝小琪:「會透過不管是教育資源,甚至搭配了一些心理諮商的部分,甚至一些可能相關的一些系統的加入,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的歷程裡面,能夠更有所收穫這樣子。」 公益代言人 張文綺:「可以提早發現孩子有什麼樣的需求,甚至可以去發現他有什麼樣的專長,可以往那一部分去培養他。(對。) 他的人生道路可能就會不一樣。」 政府2021年起,啟動「社會安全網2.0」計畫,持續拓展社福中心資源與保護服務,不過第一線人員表示,目前人力和物力量能仍不足,尚須更多資源支持,強化安置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