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專欄】歐洲選舉結果南轅北轍 民心思變

銳傳媒/廖天琪 2024.06.12 10:35

廖天琪(德國)

五年一度的歐盟議會選舉於6月9日(荷蘭6日已開始)舉行,如今已經塵埃落定。由於世界局勢的動盪和不可預測,3億7千多萬的選民心中懷著或希望、或憤怒,忐忑不安地將手中的一票投下。筆者定居德國數十載,不論是德國本土還是歐洲的選舉,每次都很愉快地去投票,但這次卻有所猶豫,去還是不去?坐在圈票的小隔間裡,眼看著幾十個不同黨派,曾突發奇想,幾乎將那叉叉劃在動物保護黨那欄,遲疑了幾十秒,最後還是跳過綠黨、選項黨、左派黨,老老實實地圈了一個不是太爛的黨。自由選舉考驗選民對所在社會的認知,但誰又對自己的認知有確切的把握呢。今年德國首次讓16/7歲的青年享有投票權,我的外孫女生平首次投票,她說感到有點緊張,比她年長超過一甲子的我,又何嘗不是呢。

北左南右 意大利梅洛尼極右黨勝出

很多人事後諸葛亮,說選前就已預測到各國的右翼政黨會抬頭,不過在幾個大國如德、法、意、奧右翼竟然能獲得這麼高的百分比,直接衝擊到執政黨的威信,還是頗出人意料的。歐洲面臨戰爭危機、移民衝擊,加上氣候惡化、經濟疲軟,人們焦慮不安,憂心忡忡。

這次選舉南北歐的分野很明顯,幾個北歐國家相對來說,民生穩定,民情溫和理性,像瑞典、丹麥、芬蘭,那裡偏左的社會民主黨和綠黨都獲得更高的百分比。2015年之前,這幾個北歐國家是難民、移民很青睞的目標,但近年來,他們的政府改變策略,限制移民數量,把這棘手的問題擋在境外,因此社會受到較輕的外來衝擊,能保住他們的社會福利政策,人民相對來說,比較滿意政府執政。

比照之下,中南歐那些受難民潮入侵的意大利、德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在本次歐洲選舉中,全都一邊倒向保守、甚至民粹的右翼。最明顯的是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執政聯盟中的意大利兄弟黨,它源於新法西斯團體,有極右的理念,這次竟大獲全勝。這也難怪,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在地中海中間,北非難民如潮水般湧進,勢不可擋,有些小島小城鎮已大部分被難民佔據。政府若不強勢拿出對策,如何面對本國人民。不過可告慰的是,梅洛尼在任上還是支持烏克蘭,並且跟歐盟合作,她跟歐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關係好,將極力支持後者繼續連任。

德法執政黨馬失前蹄

歐盟的兩個大國法國和德國的執政黨派在選舉中都大敗。法國總統馬克宏領導下的中間派聯盟(Besoin D’Europe)只獲得約14.6%的支持率,而極右翼的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所領導的「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竟然高過兩倍,得到31.37%的得票率。馬克宏的衝勁是他性格的特色,竟然在選舉結果出來的當天晚間就宣布要解散國會,定於6月30日及7月7日提前舉行改選。這是一種破釜沈舟的決絕作法,如果人民再次放棄他,他就得放權讓位。

[caption id="attachment_64787" align="alignnone" width="1199"] 右翼的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所領導的「國民聯盟」得到31.37%的得票率。[/caption]

馬琳·勒龐是一位民族主義者,她最鮮明的色彩是「去伊斯蘭化」的移民政策,也就是要減少移民,恢復邊境管制。她也是個貿易保護者,反對歐盟的幾項共同農業和貿易政策。籠統說來,她深信「法國第一」的理念,雖不主張脫歐,但是如果她主政法國,歐盟許多政策將更為舉步維艱。

三黨執政時運不濟 「政治正確」在作怪

德國執政的三個黨在歐洲大選中,全都落敗,總理蕭茲的社民黨獲票不到14%,綠黨損失最大,還不到12%,自民黨擦邊球剛好過了5%,三黨加起來才等於反對黨基民盟和基社盟的30%。如此不得民心的政府,難怪反對黨的政治家來逼宮,要求蕭茲政府效法馬克宏,也來個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不過總理不答應,他的同盟二黨也不作此想。

德國的三黨聯合執政自2021冬季主政以來,時運不濟,當時疫情尚未結束,次年2月又爆發俄烏戰爭,來自俄國的天然氣等諸多能源一下全中斷,而上屆梅克爾政府鑑於日本福島核災的教訓,決定2022年底德國全面從核能下馬,幾個「突發」事件,加上前任的許諾,使德國陷入嚴重的危機。執掌經濟的綠黨畢竟太嫩,又受理想主義「政治正確」的影響,死活不肯妥協。開戰後,綠色經濟部長滿世界去尋能源,出了數倍大價錢收購了能源,讓百姓能過暖冬,工廠也繼續開工,但是價格飛漲,民意跌落。最後三座核電站算是延長了3個月壽命,卻也依然在2023年4月關門大吉。當下歐洲大部分國家都繼續甚至新建了核電站,因為這種能源最清潔又省錢,只有德國人死腦筋,在政治上不肯反悔承諾,十數家核電站全部一刀切停工關閉。如今德國經濟停滯不前,跟能源的拮据直接有關,然而沒有一個政黨敢冒大不韙,提出重啟核電。

戰爭加移民 負擔何其沈重

德國接受了上百萬的烏克蘭戰爭難民,加上其他如敘利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北非幾個主要地區湧進來的難民,真是難以承受之重。俄烏戰爭德國是繼美國之後,支持烏克蘭最得力的國家,幾十億上百億的武器、金錢都流向那裡,再富裕的國家也撐不下去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64788" align="alignnone" width="1080"] 蕭茲沒有野心和聲望發揮領頭羊作用,在俄烏戰爭中他始終跟在拜登之後。[/caption]

在外交上和地緣政治上,甚至在經貿政策上,德國依然唯美國馬首是瞻,在歐盟裡,德國已經失去龍頭老大的地位了,蕭茲沒有野心和聲望發揮領頭羊的作用,他的性格雖算沈穩理性,但缺乏魄力和勇氣,在俄烏戰爭中他始終跟在拜登之後,不敢越池一步。至於對華戰略,去年年中才千呼萬喚始出來,他集大成的意見,重複各黨派、甚至企業的中間道路,即「不脫鉤,去風險」,事實上並無新意,既不能得罪中國,但在媒體和民間的監督下,又不能不時而提提新疆、西藏和香港的人權問題。在他的領導下,社民黨了無生氣,不斷萎縮,看來下屆,社民黨將不會有望再度問鼎政壇的首席地位了。

新舊交替 政黨大洗牌

這次除了北歐,其他地區的綠黨都不吃香,雖然氣候變化是個全球擔憂的大課題,但是德國綠黨的那種一廂情願「政治正確」的態度,說國門要繼續大開,要環保又拒核,要碳中和卻提不出具體策略,難怪無法取信於民。如今行情大跌,是給他們當頭棒喝。

梅克爾總理的基民盟及合作的基社盟現在是在野黨,但這次歐洲選舉卻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如今黨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 (Friedrich Merz)是個老練而強勢的政治家,他不是個與人為善的君子,他在移民和經濟政策的主張不以道德掛帥,卻審時度勢更為務實,是中間偏右的路線,在必要時他有可能會跟敵對方合作。看來下屆有望接掌執政。

右派民粹的選項黨脫穎而出

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是成立才11年的選項黨AfD (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雖然最近醜聞層出不窮,卻依然漂亮地得到將近16%,甚至超過了執政的社民黨。從建黨以來,其他政黨都跟這個右翼民粹政黨劃清界線,認為它的理念跟納粹主義有藕斷絲連的傳承。因為該黨認為戰後德國過度將納粹的罪行放大,損害了德國人對本國文化思想的公正合理的認知。一般輿論認為該黨是歧視並排斥外國人,要限制移民,反對將移民納入社保系統,並對伊斯蘭主義警惕,反對伊斯蘭難民入境,強調伊斯蘭文化對歐洲文化的侵蝕;它也不支持歐盟,認為在這種大一統之下,會遏制各國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總之,它跟現時中間偏左的「政治正確」有較大的差距,因而聯邦憲法保衛局將此黨定義為有「極端右派的嫌疑」,可能對民主制度造成威脅,因此受到政府機關的監聽和監視。

[caption id="attachment_64789" align="alignnone" width="821"] AfD 雖然最近醜聞層出不窮,卻依然漂亮地得到將近16%。[/caption]

對於中國和俄羅斯,該黨也偏離當下西方的戰略主線,他們的首腦人物認為應該以和平方式結束戰爭,但是這種和平是犧牲受害者的領土和主權,他們沒有對侵略者俄羅斯聲討,只一味提出空洞的和平提議。對中國他們若即若離,不願跟隨美國的制裁行動。

選前的三件醜聞

選項黨參選的歐洲議會議員馬克西米利安·克拉 (Maximilian Krah)上個月爆出醜聞,通過他的一名中國助手郭健的牽線,克拉這兩年曾兩度到中國訪問,豪華艙的機票和高級旅館都是中方買單。另一位議員彼得·拜斯特龍 (Petr Bystron)據媒體報導也曾受惠於俄羅斯。還有比約恩·霍克(Björn Höcke)是該黨的頭面人物,被控在公開演講時套用了納粹用語:「一切為德國」(Alles für Deutschland)來討好群眾,因此被告上法庭。法官認為霍克曾是歷史教師,他不可能不知道這句話在納粹的宣傳機器中所佔有的地位,如此明知故犯,所以罰款13000歐元。本以為大選前,這三件事醜事會打擊該黨的聲譽,結果該黨卻毫髮無傷地勝出,這也很出人意料。

其實選項黨的一些主張很符合一部分民眾心中所想,特別是原東德地區的人們,政治思想保守,有潛在的排外傾向,他們少有世界公民的視野和心胸,這種強調民族利益的論調正合他們的胃口。他們以前受到共產主義、國際主義的欺騙,現在知道一切為自己才是生存之道,所以能接受選項黨這種比較狹隘的政治主張。但是從以上三位政治家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們的人品和不擇手段,如果未來手中真的掌控了權力,那麼會作出怎樣出格的事,就很難說了。

至少到目前為止,德國其他政黨全都拒絕跟選項黨合作,信誓旦旦地說,不會跟他們組建聯合政府,但是政治從來就是一種妥協,如果形勢所逼,難保立場不會動搖。

爆出冷門的黑馬

莎拉·瓦根克內希特 (Sahra Wagenknecht)無疑是這次選舉中最令人感到吃驚的一匹黑馬,這位出身原東德55歲的女性,父親是伊朗人,母親為藝術總監。柏林牆倒塌前夕,20歲的她加入了共產黨(統一社會黨),從此開始她的政治生涯。德國統一之後,原東德的兩個組織合併成為左翼黨,她就活躍在該黨中,2009年成為國會議員。她始終是黨內的左派,俄烏戰爭開打,她立場分明地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跟知識界其他人如女權主義者艾麗斯·施瓦澤 (Alice Schwarzer)站在一起,組織了萬人大遊行。

[caption id="attachment_64790" align="alignnone" width="766"] 莎拉·瓦根克內希特 (Sahra Wagenknecht)是這次選舉中最令人感到吃驚的一匹黑馬。[/caption]

莎拉不滿左翼黨的政策不夠明晰尖銳,於是在今年1月份脫離出去,組建了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 (Bündnis Sahra Wagenknecht ,簡稱BSW)她提出簡單明瞭的口號– 理性與正義(Vernunft und Gerechtigkeit),即經濟創新、社會正義、和平公平的貿易、尊重個人的自由等等,這些漂亮的口號到底有何內涵,並不很清晰。然而這5個月大的新黨在歐洲選舉中,竟然一舉拿下6.2%的選票,簡直匪夷所思。媒體批評她有時極左,有時極右,總之左右逢源,只要有利、動聽,她就手到擒來。此黨未來的發展還真不好說。

總結:飢不擇食 人心思變

本次歐洲議會的選舉在27個國家同步舉行,投票率從克羅地亞最低的21.34%到比利時最高的89.82%,德國是64.78%。平均值約為51%,算是歷年來最高的。如今世局動盪不安,瘟疫、戰爭、暴力、屠殺、遷徙流離在世界各個角落不停地上演,由於俄烏戰爭突如其來,歐洲人感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危機是現實存在的。很多人對治國理政的掌權黨派感到不滿,大量移民難民,其中夾帶了具有侵略性的伊斯蘭文化,令人產生恐懼和排斥,因為這不僅是分利吃虧的問題,也是自身文化宗教受到挑戰和衝擊的問題。這次大選,歐洲整體向右傾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令人不滿的移民政策,這在德、法、意、奧、荷等國家最為明顯。在這種情況之下,極端主義很受歡迎,容易冒尖,這是一種危險的趨向。民主制度在承平時期是好的,但在非常時期往往有點「遠水救不了近火」的短板,筆者並不想危言聳聽,也並不認為歐洲的民主制度面臨危機,但是主政者不該再緊抱著「人性本善」、「眾生平等」的理想主義理念來治國,而應當更加務實、理性地審時度勢,然後為人民作出最佳的處理方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