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粒粒皆辛苦 中市「作伙割稻趣」食農教育活動登場

互傳媒/ 2024.06.12 06:53
▲ 農業局陳柏宏主任秘書與貴賓及參加者合照。(記者廖妙茜翻攝)

【記者 廖妙茜/台中 報導】稻米為人類主食之一,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米飯時,是否曾經想過這一碗白飯是農夫們流下多少辛苦汗水,辛勤耕種得來的呢?隨著都市化發展,居住環境愈來愈難看到農田,為讓孩子們有機會了解餐桌上的米飯,是如何經由稻田種出來,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大里區農會推廣食農教育,昨與永隆國小一同在西湖里市民農園旁農田舉辦食農教育「作伙割稻趣」活動。

▲農業局陳柏宏主任秘書與貴賓一同下田收割稻米。(記者廖妙茜翻攝)▲農業局陳柏宏主任秘書與貴賓一同下田收割稻米。(記者廖妙茜翻攝)

農業局表示,為倡導養成飲水思源及感恩圖報的心,活動以「拜田頭」祭天儀式揭開序幕,由來賓帶領學童一同焚香祈禱,實踐「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精神。此次大里區農會與永隆國小師生、謙信里農日間照顧中心長者們同樂,先觀察插秧後稻米長大的樣子,欣賞穿上金黃色衣裳的稻田,體驗徒手與收穫機收割稻米的辛勞。

▲永隆國小學生開心收割稻米。(記者廖妙茜翻攝)▲永隆國小學生開心收割稻米。(記者廖妙茜翻攝)

農業局也說,現場除展示國內常見稻米種類及推廣3章1Q安全農產品標章,並安排有獎徵答活動,答對的學生及日照中心長者們就贈送由米製作而成的乖乖1包,同時也提供冰涼美味的萬丹紅豆冰棒及蜂蜜檸檬水給在場人員享用,並品嘗好吃的益全香米飯,讓民眾完整認識每天餐桌上米飯的生長歷程,讓食農教育觀念向下扎根。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