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婦患十二指腸癌「每天暴瘦1公斤」 妙手醫保3臟器助享健康人生

台灣好新聞/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4.06.11 13:16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新聞圖片


張婦2年前因連續數週出現嘔吐、頭暈、血便症狀,還吐到脫水「每天暴瘦一公斤」,輾轉治療都未好轉,直到掛急診胃鏡檢查時醫師決定「看深一點」,才發現病因竟是12指腸被腫瘤堵住,旋即轉外科醫師手術切除,並保留胃部、胰臟、膽囊等重要器官,術後迄今都維持原本生活品質,讓她笑說:「比以前還更健康!」

62歲張姓婦人表示,自己平時很少生病,也很重視養生,但2年多前卻因連續好幾週出現腹部不適症狀,「只要吃了東西過沒多久就會吐出來」,原本以為只是腸胃不舒服,就醫後醫師都診斷是腸胃炎,沒有太大問題,只是服藥之後遲遲沒有改善,還陸續出現暈眩、血便等症狀。

期間患者曾就醫安排胃鏡檢查,但也找不到具體原因,以致於嘔吐症狀越來越嚴重,最後連膽汁都吐出來,隨後也開始暴瘦,她回憶當時「每天瘦一公斤」,短短一週內竟瘦了快6公斤,嚇得她不敢站上體重計。

直到某日她因嘔吐過度又去掛急診,她告知醫師之前胃鏡檢查都正常,因此醫師透過內視鏡檢查胃部時,決定看深一點,繼續往下延伸檢查12指腸部位,竟然發現腸道已經被腫瘤堵住,若不儘速手術切除,恐怕會侵犯到其他器官,預後可能更差。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副院長、主治醫師、葉俊杰指出,腫瘤位置恰巧在十二指腸中段,在胰臟、膽管、腸道交會點附近,十分險峻,標準作法是進行「惠普手術」也就是切除部分胃、胰臟頭、膽囊及全部十二指腸與重建,雖然可以徹底清除腫瘤,但大範圍切除器官及重建,會顯著影響手術後營養吸收,對於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

因此葉俊杰及醫療團隊根據術前詳細評估,決定針對病患採取「量身訂做」手術,手術過程中僅需切除三分之一的十二指腸,清除區域淋巴結,刻意繞過胃、膽管及胰臟等重要器官,不僅確保癌症治療效果,也保全原有器官功能,將術後影響降到最低,術後也安排輔助性化療,順利在切除腫瘤與維繫生活品質兩者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患者回診後還透露「胃口變得更好,體重也恢復正常,幾乎比手術前更健康了」!

葉俊杰強調,小腸腫瘤(包含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十分少見,盛行率僅約萬分之1~2,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血便或嘔吐,往往因為事先難以察覺,等到發現時都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往往得一併切除,但隨著醫療團隊技術日益純熟,手術及影像檢查器具更加進步,已經可以根據個別病患病況,量身訂做適當手術策略,做到「只切需要切除的部位,不作多餘破壞」,保留其他臟器功能,讓患者術後更快回覆生活機能。

他提醒,若民眾長期有腸胃息肉問題,或者十二指腸潰瘍等前兆,都是高風險族群,萬一合併嘔吐、暴瘦等症狀,務必與醫師進一步溝通討論治療方式,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更多新聞推薦

當眾性羞辱!吳沛憶酸黃國昌「不舉...還只有25秒,沒擋頭啦!」 綠支持者拍手叫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