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臺科大建築畢展 創意空間設計呈現多元包容融合

中央社/ 2024.06.08 12:16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08 12:16:39)臺科大建築系113年畢業展自6月7日至10日,共有56件作品於松菸三號倉庫展出。展覽作品以「包容性」為核心概念,展現多元融合和自由化設計場域,希望藉由每個人獨特視角,呈現成長脈絡、經歷與建築設計間關聯性。

臺科大建築系113年畢業展自6月7日至10日,共有56件作品於松菸三號倉庫展出。

黃厚澍的設計作品「韌性社子島」,描繪的是社子島在非開發不可的前提下,如何透過建築與都市空間設計,解決社子島氣候變遷及開發議題的特殊困境。他認為,有別於現行堤防增高和全島填土,若找到能與水共存的活動,並在不同水位高度結合特殊空間屬性,降低對地表、地面下生態衝突的開發,尊重生態並回饋城市,就能延續社子島居民與水共生的水文化。

黃厚澍說,臺科大建築系有正向學習環境,尊重個人,對他是很大的支持鼓勵,希望未來成為淑世的建築師,利用專業讓台灣變得更好。

黃厚澍的設計作品「韌性社子島」,描繪的是社子島在非開發不可的前提下,如何透過建築與都市空間設計,解決社子島氣候變遷及開發議題的特殊困境。

李紫彤在作品「蘭嶼開元港轉運站」中,運用巧思緩解外來文化湧入與蘭嶼達悟文化的衝突。重新設計人車分離新動線,並轉譯達悟文化為建築語彙,比方:坡道空間的雨遮結構是模仿「大船下水祭」的族人動作,而「廣場」也是設計重點,代表「戶外、自然、族人傳統」,建築物則相反地象徵「室內、人為、機能」。李紫彤指出,在轉譯文化語彙的同時,她運用「模糊邊界」手法呈現達悟族人與自然之間互利共生的生活方式,希望盡可能地消弭外來新文化與達悟文化間差異。

李紫彤在作品「蘭嶼開元港轉運站」中,運用巧思緩解外來文化湧入與蘭嶼達悟文化的衝突。

來自宏都拉斯的Myriam Montes作品為「Library as an Urban Living Room」,將圖書館重新定義轉變為可以閒逛、探索文化的社交中心,可以超越日常生活限制來交流互動,並使用VR技術可瞭解其中比例尺寸與空間感。為使設計更具可行性,精心挑選精確的照明效果材料,營造舒適氛圍。例如,需要更多光線的空間選用白色灰泥與木板,其他地方則選擇深色灰泥。

Myriam Montes表示,身為外籍學生的困難在於,需要深入瞭解自己設計所在該國的文化,而且建築這條路並非適合所有人,需要練習如何敞開心胸接受所有建議。他坦言並不容易,但發掘自己在建築領域的設計能力,是持續前進的動力。堅信自我和不斷成長的能力,邁步於充實、有趣的道路上,可以在未來對世界產生影響。

來自宏都拉斯的Myriam Montes作品為「Library as an Urban Living Room」,使用VR技術可瞭解其中比例尺寸與空間感。

畢業展總召廖廷翰表示,透過追尋靈感、打磨基礎知識及發揮創意,大家將原本如同一張白紙的自己賦予多樣紋理與色彩。相互交織下,象徵人生各種體驗和思考。臺科大建築系在四年學習歷程塑造同學自由、自主、自信的設計風格,也滋養同學的創意實踐、流淌靈感,包容多元,繚繞個體之美,繪製多姿故事,譜出變幻無窮的潛力。

臺科大建築系113年畢業展全體師生合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