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hbl 國際音樂節 中信兄弟

河洛文化包圍 臺南曾經的客庄隱形成「客底」

客家電視台/胡吰誌 林敬祐 臺南 2024.12.25 19:35
客家先民渡過黑水溝,當中也有些人抵達臺南落腳,好比說白河區庄內里,舊稱就叫「客庄內」,還有東山區的「大客里」等等,現在依然能在白河、楠西、東山等區域,發現早期客家移居的歷史痕跡,不過隨著臺南周遭被河洛文化包圍,民眾為了順應生活,只好隱形成為「客底」,經過好幾代,對於自身的客家認同也有了搖擺。 記者 胡吰誌:「有蓮花也有蓮子,這裡是全臺蓮花之鄉臺南白河,夏天總是吸引很多遊客前來,不過卻很少人知道,這裡其實也住了很多客家人,差不多在2、3百年前,他們遷徙到這裡,只不過因為大環境壓力下,他們藏起來 變成了「客底」。 臺南白河民眾 魏志佑:「這裡以前的,我們的祖先是客(家人),但是我們已經至少有三代、四代,沒有講客話,已經脫節了啦,像我們這個年紀的,會講的幾乎100個可能找不到1個了。」 臺南市白河區竹門國小校長 簡辰全:「我們這邊的客家人,主要有分為所謂的『原客』、還有『北客』,那所謂『原客』就是說,在清代的時候就已經到臺灣,甚至到白河這邊來定居的客家人,那北客就是日治時期,到我們這邊來工作的客家人,然後戰後他們繼續留在我們白河。」 不同時空紛至沓來的客家足跡,在臺南隨處可見。 臺南市白河區竹門國小校長 簡辰全:「白河地區是我們臺南市,唯一可以看到菸樓,跟可以看到一些客家的元素,比如說像很多客家宗祠的地方。」 臺南市東山區區長 呂煌男:「(臺南客家人)有一部分在平地,但是大多數的客家人都在山區,都在(東山區)青山、高原那個地方,還有東原,這個都比較屬於山區,平地這邊有,就是有一個里叫『大客里』,為什麼會叫大客里,就是客家聚落的地方。」 除了東山區的大客里,麻豆區的客仔寮、楠西區的鹿陶洋、梅嶺,白河區的詔安厝、海豐厝等等,學者研究後發現客家聚落數不勝數。 高師大客研所教授 吳中杰:「白河區的其中一個地名,它叫做『內角』,實際說起來就是姓魏的『魏角』,客語的音本身是相近的,如果以河洛話(講)是不一樣的,『內角』跟姓『魏』的那(發)音不一樣。 記者 胡吰誌:「在臺南白河、東山等地,從歷史上來看,其實(出現)非常非常多是客家人的蹤跡,只不過逐漸被周遭的河洛文化同化後,其實民眾要找回原本自身的客家身分,以及自己對客家人的認同,除非民眾自己主動去探尋,如果沒有官方等外界推進,只怕是愈來愈少人知道,自己其實也是客家人。」 臺南白河民眾 王振華:「我知道我們鄰近的崎內那邊也有,還有隔壁的林子內那邊,教會那邊也都很多,但是因為客(家)人跟閩南人混久了,生活在一起久了,應該沒有機會,讓他們去發揮講客家話、母語。」 臺南白河媳婦 黃唯心 與 記者 胡吰誌:「(平常在頭份是有在講客語的,來到這邊還有在講嗎?)這邊沒講,沒人好講。(那麼你會認為,自己其實是客家人、不是河洛人嗎?)當然是(客家人)啊。」 臺南白河民眾 魏志佑:「以現在的話其實比較沒有在意說,是客家人還是閩南人,因為講話就是方便而已,就是能夠跟人家溝通,你在這個、這個環境裡面,你就是要適應這個環境。」 「客底」民眾對自我的身分探詢,隨著大環境遷移以及地方族群交融和世代交替,如同臺南歷史發展軌跡般,漸漸朝向多元認同邁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