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舉辦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 十年攜手增殖放流永續繁榮漁業資源

新頭條/ 2024.06.07 12:27

記者呂蘋恩 / 金門報導

配合世界海洋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於6日上午舉辦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為金廈海域添入經濟魚苗約569萬尾,其中包含高經濟價值的黃魚、鮸魚等,期透過魚苗放流增裕漁業資源,使金廈海域資源得以永續繁榮。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舉辦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十年攜手增殖放流 永續繁榮漁業資源。(圖/主辦單位提供)

金廈兩岸聯合放流活動自104年起,至今累計海上放流魚苗數逾千萬尾,其成效深受在地漁民肯定。兩岸放流進入第十年,為了宣示「兩岸共護一片海」的精神,本年度更是擴大辦理,並邀請兩岸釣魚協會、漁民共襄盛舉,以提升大眾對海洋生態保育的關注。

在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帶領下,建設處處長黃儒新、漁牧科及縣水試所試驗船金門號、金門護漁號及金門區漁會、金門縣釣魚協會、漁船等民間船舶十數艘前往金廈海域211航標,與廈門市台辦副主任虞聖堅所帶領的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及廈門市釣魚協會會合,在金廈雙方交換贈禮後,開始放流活動。

金門縣水試所孵育培苗57萬尾:黑鯛5萬尾、黃鰭鯛3萬尾、七星鮸4萬尾、鳳螺20萬顆、成鱟200隻及岸際放流遠海梭子蟹25萬隻,加上廈方放流魚苗512萬尾:黃鰭鯛3萬尾、黑鯛3萬尾、赤點石斑魚3萬尾、斜帶髭鯛3萬尾及大黃魚500萬尾,數百萬魚苗放流入海,現場蔚為壯觀。

依據「水產動物海域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放流物種、地點及條件須符合相關規定,並於放流日10天前向縣府提出申請,且自本(113)年度起還需由水產動物海域放流權責人員在場執行,萬勿私自放生以免觸法。

而為避免在地原生魚群受到外來種威脅,縣水試所所放流皆為在地常見經濟物種,體型為放流建議大小,請兩岸漁民減少在鄰近海域的捕撈強度,讓魚苗能有成長的時間與空間,更能提升放流的經濟效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