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中國科大視傳系獲獎再傳捷報 榮獲2024 A+文化資產創意獎九大獎

大成報/ 2024.06.06 15:18
新聞圖片

 


▲榮獲「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視覺傳達設計類銀獎的中國科大視傳系作品「遺紙」團隊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大成報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全國唯一以文資為主題的大型設計競賽及聯展「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今年的競賽項目涵蓋七大類,共收到2,271件作品,總獎金高達196萬元,創下歷屆新高。這場文創盛會見證許多優秀作品的誕生與表彰,其中,中國科技大學視傳系共計榮獲九項大獎,成為此次頒獎典禮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校系之一。


 



▲榮獲「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九項大獎的中國科大視傳系全體師生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決選過程中,各類別均遴選出金、銀、銅獎各1名,同時頒發A+特別獎3-5名,以及評審特別獎1名。除了競賽和展演外,更舉辦了大師對談和產業媒合會,促進了設計新秀與產業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打造了一個教育、傳承和實踐相結合的創意人才交流平臺,實現了互動交流和媒合的效益。


 



▲榮獲「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視覺傳達設計類大會A+特別獎的中國科大視傳系作品「自然正義」團隊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在「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視覺傳達設計類中,中國科大視傳系的學生們以作品《遺紙》榮獲銀獎,該作品由王曉今、張盛權老師指導學生王妤如、許銘樺、黃詞瑋、黃思齊、徐喆宸共同創作,以紙張承載著豐富信息的概念為核心,通過收集使用過的紙張來呈現其溫度、故事和意義,讓讀者在閱讀與觸摸時能夠深入了解紙張的歷程和情感。


 



▲榮獲「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視覺傳達設計類評審獎的中國科大視傳系作品「萬物皆有靈」團隊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由陳建勳、李政達老師指導吳馨怡等四位學生創作的「自然正義」作品,則係榮獲大會A+特別獎,以推動農糧轉型正義,設計團隊設計一套結合友善農耕理念的創意書籍和種植體驗套組,通過實際體驗向大眾宣導自然農法,鼓勵家庭種植者保護環境,促進人與土地的聯繫,推廣土地永續循環。再者,由王曉今、張盛權老師指導李宜珊等四位學生共同創作《萬物皆有靈》的作品則榮獲評審獎,強調人類與自然之間深刻的情感聯繫,並賦予萬物平等、情感以及尊敬的意義,並透過插畫形式的互動圖鑑傳達概念。


 



▲榮獲「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永續設計類銅獎的中國科大視傳系作品「滬翁島」團隊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永續設計類由中國科大視傳系學生斬獲銅獎,作品《滬翁島》由高偉峯、黃榮順老師指導許以寬等四位學生共同創作,以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十年計畫」為核心,推動國際“石滬”成為世人共同認知、守護、傳承的重要文化資產。激發參與者的思考,引發對可持續漁業和生態保護的關注。


 



▲榮獲「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永續設計類A+獎的中國科大視傳系作品「川流不息」團隊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另外,兩項A+獎的作品《川流不息》和《大旗滿儎》,以及評審獎的作品《New碳計畫》,皆由陳建勳與李政達老師共同指導。陳宥如等五位學生創作作品《川流不息》以公民科學教育河川為主軸,推廣環境科學教育與訓練,參與河川生態觀測,發展數位學習體驗教材,兼顧生態資訊與監測數據上傳之數位互動體驗,促進生態可持續性與永續保護;另一組作品《大旗滿儎》由李羽捷等四位學生創作的展現台灣旗幟文化,涵蓋大漁旗、鯉魚旗、令旗、頭旗、菜刀旗,以及活動用的龍舟旗、普渡旗、督隊旗等多元圖樣,並透過創意胸章,讓人深刻體驗旗幟的文化故事與魅力。這些作品通過提出全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引起了評審和觀眾的高度關注和讚揚。


 



▲榮獲「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永續設計類A+獎的中國科大視傳系作品「大旗滿儎」團隊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至於評審特別獎則係由彭丞育等四位學生共同創作《NEW 碳計畫》作品,以「台灣自然碳匯」為核心,針對9-12歲的學童製作了解氣候變遷與固碳的學習教材品牌。透過資訊圖表、創意學習圖錄和數位體驗應用,結合虛實的生態資訊,讓學齡兒童更深入認識碳匯的生態變化,同時啟發他們對生態永續的關懷。


 



▲榮獲「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永續設計類評審特別獎的中國科大視傳系作品「NEW 碳計畫」團隊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最後,在數位媒體類和跨域整合類中,中國科技大學視傳系的學生也分別憑藉作品《源生態》和《回郵魚藏》獲得A+獎的殊榮。由陳建勳與李政達老師指導藍奕玹等四位學生創作的《源生態》,將各式電廠角色化,利用擴增實境(AR)等數位技術改良紙本教材,以AR呈現更新的資訊內容,提升教材的適應性和互動性,推動更永續的教育資源使用模式,融合教育與環保意識,建立更貼近當代需求的能源議題教材設計;林嘉芸等三位學生的作品《回郵魚藏》則以台灣溪流生態為基點,巧妙將魚群的珍貴性融入特製郵票設計,旨在撒下保存溪流魚文化價值的種子,同時警示魚群逐漸消失的危機。


 



▲榮獲「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數位媒體類A+獎的中國科大視傳系作品「源生態」團隊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中國科技大學視傳系的成功獲獎不僅展現了他們在設計領域的傑出表現,更凸顯了學校對於培養創意人才的成功模式。未來他們將繼續努力,為文化資產的保護與傳承注入更多的創意與活力!


 



▲榮獲「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跨域整合類A+獎的中國科大視傳系作品「回郵魚藏」團隊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